“目前全區‘土地托管’面積已達3.19萬畝,楊公鎮前瓦村的‘土地托管前瓦模式’不僅獲得了群眾和上級領導的肯定,還多次被安徽日報、中安在線等主流媒體報道。”日前,謝家集區紀委監委負責人在開展農業生產“大托管”專項監督檢查時表示,“聚焦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向農田規模化、經營統一化、耕作機械化、服務精準化轉變,區紀委監委將全面開展好專項監督檢查,監督護‘托管’,全力助‘振興’,有力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按照“區指導、鄉鎮實施、村落實”原則,謝家集區紀委監委壓實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統籌指導和相關鄉鎮黨委具體推進的工作責任,督促相關鄉鎮及時抽調人員成立工作專班,駐村開展土地托管摸排工作,合理制定土地流轉方案。推動村黨組織引導黨員勇作表率,帶頭參與“大托管”,向農戶宣傳“大托管”的好處,算好“明白賬”,讓群眾吃下“安心丸”,為土地托管蓄勢賦能,做到了“任務明、責任清、有人管”。鄉鎮紀委對村支“兩委”土地托管政策的明白率、群眾知曉率、各村實際情況等進行督導,積極配合鄉鎮黨委政府通過查看經營主體是否具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是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農業機械設備和種植技術、是否具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經驗等方式,遴選出一批如國企北大荒農服集團等知名企業作為托管經營主體,同時要求服務方必須購買大托管政策配套保險,保證在遇到災情時賠付款可以基本覆蓋生產成本和土地租金,最大程度降低托管后經營風險。
“聚焦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益開展督查,確保了土地托管工作平穩有序。”采訪中,謝家集區紀委監委負責人說,“大托管”以來,糧食產量與周邊農戶自種田相比畝均增收約300斤,全區合計增收660萬余斤。在保障農戶每畝有650元保底收益的同時,推薦有就業意愿的農戶就近就業達1300余人,實現人均年收入增加3.2萬余元。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土地整理、格田成方等實現“小田變大田”,土地面積增加3%至5%,通過向經營主體收取托管服務費、提供農機作業等社會化服務,托管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均增加約10萬元。
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土地委托經營不是終點,我們將扎實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充分利用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把監督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用心用情用力紓民困、解民憂、護民利、暖民心。”(記者 蘇強 通訊員 姚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