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噠······”
近日,在鳳臺縣關店鄉前老村蛋雞養殖基地,蛋雞大棚熱氣騰騰,蛋雞下蛋時的叫聲不絕于耳。鳳臺縣勤旺蛋雞養殖合作社剛投資8萬多元的揀蛋機不停地將新鮮雞蛋采收下架。雇來的6位本村留守婦女熟練地把一箱箱雞蛋封箱裝車。“今天俺家蛋雞大棚能產蛋3萬枚,下午就可以送到合肥4家訂單超市,保證讓那里的客戶吃上新鮮雞蛋”。合作社負責人一邊組織裝車一邊介紹說。
“今年雞蛋市場回暖,供不應求,我又投資20萬元新建了700多平方米雞棚。”38歲的村民王海濤入春以來一直沒有閑著,抓緊安裝養殖設備。現在網床育雛室、飲水器、飲料桶等設備都準備齊全,從山東調來的雛雞苗已經上棚。“俺對蛋雞養殖技術進行了學習,掌握了相關技能,年年收入都在20萬元左右。只要有技術,肯吃苦,照樣有錢賺,能致富。”他很自信地說。記者看到,該村里依靠蛋雞養殖,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漂亮的樓房,大部分農戶門口都停放了小轎車。
村民王金榮的保暖大棚里,新上架的2000多只雛雞苗來回穿梭,然后簇擁成團。“雞苗疫病防治很重要,小雞出殼后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雛雞難飼養,因此需要養殖戶更加耐心,管理更加精細,才能養好雛雞,提高存活率,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他家雞棚外,來了幾位村民向他請教雛雞管理技術,他毫無保留地向村民傳授自己的養殖經驗。
“這個村依靠傳幫帶方式,目前已經發展蛋雞養殖戶90多戶,已成規模。每天向合肥、上海以及周邊鄉鎮市場供應商提供雞蛋150多萬枚。為提高規模養殖質量,鄉村積極幫助養殖戶解決供水、供電、交通以及雞糞無污染處理大量基礎性工作。同時,開發村莊老宅閑置地利用,把養殖大棚建到廢棄地上,節約了很多耕地,推動了可持續發展。”該鄉分管農業工作的負責人介紹說。
“鄉村振興靠的是不懈奮斗,群體發力,只要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就能實現。”該鄉科技特派員對鄉村振興充滿了無限期待。(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