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通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亮點紛呈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大通區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奏響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音,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大通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舉旗幟,讓新思想光芒照耀大通
大通區高舉思想旗幟,各級黨委(黨組)通過中心組學習、支部“三會一課”、宣講會、網絡在線學習、學習強國手機客戶端等形式,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大通區迅速召開宣講動員會,組建常委宣講團、機關干部宣講團、百姓宣講團、青年宣講團、巾幗宣講團,赴機關、企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社區、鄉村等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大會精神入心入腦、落地生根。同時,組織省級“社科名家大巡講”2場,市級“舉旗幟 送理論”宣講15場,區級“堅定信心啟新程 團結奮斗譜新篇”宣講24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面向基層宣講,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聚民心,讓廣大干群士氣鼓起來
大通區委宣傳部創新宣傳方式,推出系列融媒體短視頻,受到廣大干群的好評。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組織開展“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奮斗者 正青春”等重大主題活動,開展“為黨旗添彩 為黨徽增光”主題黨日、新黨員入黨宣誓、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圍繞實施十項“暖民心行動”,發布20余篇融媒體作品。聚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春節、清明、端午等節日,廣泛開展道德講堂等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一年來,在大通區政府門戶網站、中國大通微博、大通區人民政府發布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更新7000余條。
壯大主流媒體宣傳,加強與人民網安徽頻道、安徽日報、安徽廣電、中安在線、淮南日報、淮南廣電等主流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做好宣傳輿論工作。一年來,在人民網、安徽日報、學習強國平臺、淮南日報、中安在線等主流媒體刊發宣傳報道700余篇。
育新人,讓核心價值觀銘于心踐于行
好人精神引領城市文明。該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開展大通好人、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崗位學雷鋒標兵以及“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通過表彰先進模范、各級好人、標兵等,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圍繞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方面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000余場次,參與群眾17000余人次。
弘揚學雷鋒精神,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群眾化。大通區積極履行“居民困難對我說,我盡全力來解決”的服務承諾,組建理論宣傳、文化宣傳等多支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敲敲門”上門結對服務。大力實施“精神護航工程”,開展優化成長環境行動。深入推進“掃黃打非”工作,堅持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和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精心組織指導“經典誦讀”“道德講堂”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懷。
興文化,讓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繁榮文化事業,激發文化新活力。該區充分發揮區書法家協會、區攝影家協會、區作家協會作用,舉辦“清廉大通”書畫攝影廉政教育展等。疫情期間,區攝影家協會發起《義不容辭》主題攝影活動,推出系列攝影作品,用鏡頭捕捉村、社區、志愿者等抗擊疫情的溫暖鏡頭。區作協針對疫情防控發起征文活動,用筆尖寫下一個個感人故事。區文聯、區作協攜手區婦聯開展女作家、女企業家“聚焦巾幗風采,共創大通未來”聯誼活動,走訪部分女企業家,開展創作采風。同時,舉辦“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大通區2022年“迎國慶”文化志愿者進基層文藝演出,走進上窯鎮方樓村、九龍崗鎮農民新村,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培育文化產業,涵養發展新動能。2022年引進高塘人家田園綜合體、樂馬生態園紅色教育體驗基地、孔店鄉民俗文化園建設項目,被列入2022年省重大項目投資文化產業項目。淮南市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被命名為“2021至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第七屆安徽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21年度皖美品牌示范企業”。安徽國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新增文化類發明專利2項,文化類實用新型專利5項。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區文化館站、圖書館認真做好免費開放工作,開展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公益性群眾文化演出、公益性展覽展示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培訓基層文化隊伍,指導群眾文藝創作和推廣。建好、用好、管好區級應急廣播平臺,打通與省、市應急廣播平臺的連接通道,全面建成三級平臺互聯互通的應急廣播體系。區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已完工,完成與省平臺功能測試。
展形象,讓大通美起來亮起來
大通區堅持以創促建,強化指揮長月調度、常務副指揮長半月調度、專項工作組周調度等常態化機制,明確創建目標、工作標準,做好任務分解,壓實創建責任。對各鄉鎮、街道、主要涉創單位文明創建工作定期進行督查,深入“兩高一場”督查沿線問題整改情況。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品質。該區加大對區政府周邊基礎道路的維護提升,啟動九龍崗鎮南門口1個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洛河鎮王莊、陳莊等片區截污納管工程,啟動排查實施龍王撇洪溝周邊截污納管工程,實施居仁村1—4區、桃源居、金豐易居一期、建設處ABC三個區等小區雨污分流。推進南城菜市場、金豐易居菜市場、洛澗蔬菜市場、九龍新村市場、九龍崗市場、孔店市場、上窯古鎮市場等菜市場改造升級。
堅持城鄉一體,整治人居環境。該區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在主次干道全方位機械化清掃保潔的基礎上,聚焦道路綠化帶、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薄弱環節,開展垃圾、雜物清理集中整治行動。大力整治農村環境,開展“一點三線”“兩高一場”周邊環境整治,重點整治村部和國道、省道、縣道、高速公路、高鐵沿線的環境衛生。開展重點路段專項整治行動,拆除各類違規及破損戶外廣告,清理三亂小廣告,規范占道、出店經營,清除店外堆放,取締流動攤點,施劃非機動車停車線,規范非機動車停放,清理人行道障礙物,整治早、夜市攤群點,打造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