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貫徹落實全市“一改兩為”推進會暨“雙招雙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
改進作風,改是手段,進是目的,最終要體現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破解難題上,以作風的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要把“一改兩為”成效體現到招商引資上。去年全市雙招雙引取得積極進展和較好效果,說明招商引資雖然是難事,但只要認真做、認真抓,就一定能有成效。要堅持系統化思維,未來想招引大項目、好項目,最大的底氣就是產業鏈優勢。所以,重點要圍繞形成產業集群來做文章,聚焦國家政策導向,聚焦產業發展方向,聚焦“5+1”新興產業,摸清上下游配套企業和產業鏈缺失環節,編制好產業鏈發展路線圖、重點目標企業名錄表,按圖索驥,有針對性地延鏈、強鏈、補鏈。同時,要把握好“大”和“小”的關系。一方面,持續開展百億項目攻堅,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上市公司等大企業,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大、產業鏈長、經濟效益好的優勢項目;另一方面,也要把眼光放到中小企業上,尤其是獨角獸、瞪羚企業、專精特新這些細分行業里的領軍企業,關鍵還是要深耕一個產業、集聚一批中小企業,這樣也能形成很強的競爭力。要抓好園區招商,一定要把園區作為招商引資第一戰場,大力引進專業化運營團隊和運營商、專業化招商機構等,通過共建、委托、園中園等模式,實實在在招引一批優質項目。要用好標準化廠房,千方百計去招引企業,同時還要注重專業性,有方向、有目標地去招,不能一棟廠房一會做制造、一會做食品。要抓好基金招商,搶抓合淮同城化機遇,深入對接借鑒先進經驗,發揮市產業投促基金、市高端裝備制造基金等作用,吸引、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術、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產業項目,形成優質項目與基金良性循環。要堅持責任化落實,招商引資沒有大道理,關鍵是事在人為。各級領導干部、各區縣(園區)、市直部門都責無旁貸,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則,要實行“賽馬”激勵機制,每月都要對各區縣(園區)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推進情況進行督查通報,“曬”實績、比成效;每季初都要看大項目、新項目、高科技項目。要進一步修訂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按規定予以表揚、獎勵;對沒完成任務的、被外來投資者投訴較多的等,要約談通報處理。
要把“一改兩為”成效體現到民生改善上。要在“暖民心”上下更大功夫,根據群眾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適時拓展暖民心的領域和范圍,繼續謀劃、滾動實施若干暖民心項目,健全跟蹤調度機制,持續提升群眾有感度、滿意度。要將民生項目具體量化,不定脫離實際的目標、不作兌現不了的承諾,盡可能籌集資金,切實把每件事都辦實辦好,把每個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到位。要在“解民憂”上下更大功夫。各級各部門都要深刻汲取教訓,堅決打好化解矛盾、防范風險的主動戰,帶著感情和責任為群眾排憂解難。要暢通和規范群眾權益保障通道,嚴格落實首接首辦、接訴即辦、跟蹤督辦等措施,一體推進解決問題、幫扶救助、思想疏導等工作,精益求精辦理好每件信訪事項,能當日解決的當日解決;當日解決不了的要在3個工作日內答復、10個工作日內辦結,盡最大努力提高一次性化解率和群眾滿意率。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行動,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以超常規力度實施務實管用舉措,推動供需精準對接,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要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要全力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穩步推進城中村征遷改造,加大淮河岸線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老舊小區、城郊結合部等環境容貌。
要把“一改兩為”成效體現到營商環境上。要優化服務環境,扎實做好政務服務,圍繞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發揮企業服務專區作用,持續優化并聯審批、幫辦代辦、“辦不成事”反映等服務機制,推行受理、審批、辦結全環節閉環式管理,進一步提升審批效能。要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推動關聯性強、辦事需求量大、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強的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要扎實做好政策服務,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擴大“免申即享”,做到該免的免到位、該緩的緩到位、該補的補到位,以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環境,讓市場主體在淮南長得大、發展得好。要扎實做好為企服務,常態化開展市領導聯系幫扶“市級隊”工業企業、“千名干部入企服務”等活動,健全“領導主動約訪、部門聯動會診、明確責任處理、定期開展回訪”的閉環式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工作機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特別是要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快清理政府采購、招投標等不合理限制,從制度和法規上把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讓他們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要加強誠信政府建設,作出的合理合法承諾一定要兌現,“新官一定要理舊賬”。(本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