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為企服務”平臺解決各類問題1.6萬件,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3億元;為企優環境排名進入全省前列,城市信用排名居全國第30位;企業登記“一網通辦”省級試點、“靈活用工”平臺經濟服務和監管省級試點落戶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項時限壓縮89.3%、居全省第一方陣……
一組組亮眼數據、一項項領先排名見證了淮南優化營商環境的顯著成效,“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以惠企和便民服務為導向,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厚植市場主體成長“沃土”,讓營商環境“軟實力”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高位推動,末端發力,助環境“優無止境”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和企業家的感知最敏銳。
“我們企業投資淮南,看中的不僅是產業資源和區位優勢,還有這里良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項目做大。”今年1月11日,總投資20億元的志格智能家電產業園項目簽約落戶淮南,項目投資方志高集團負責人高興地說。
盡心“筑好巢”,高效“引鳳棲”。去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一改兩為”會議精神要求,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對標先進爭創一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以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為召集人的推進營商環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組建4個為企優環境集中攻堅行動專項督察組,形成領導、調度、落實、督查閉環工作機制;制定《關于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創建一流營商環境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任務清單》,細化量化省179項提升舉措,對標出臺我市《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2版)》……
全市上下一體推進,各縣區(園區)、市各有關單位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出實招、動真格,助力企業提信心、解難題、增后勁。
打通“堵點”,打造環境“高地”。我市跟進監督“放管服”改革、減稅退稅、紓憂解困等惠企政策落實情況,對問題線索、企業訴求、整改落實等情況建立臺賬,形成“發現—查處—督辦—反饋”的監督閉環機制,并在101家民營企業開展首批親清政商監測試點,加強監督檢查,倒逼問題整改,有效提升了企業群眾的滿意度。
同時,我市推進政府履約踐諾行動、維護市場主體權益行動、集中整治違法行政行為行動、排查化解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攻堅行動、法律服務進萬企行動等,實施了一系列“法治組合拳”,為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社會信用氛圍。
靠前服務,安商親商,讓企業“輕裝上陣”
主動靠前服務“一小步”,優化營商環境“一大步”。優良營商環境的背后,是安商親商富商的真情。
從堅持企業訴求“一口收辦”到開展“優環境、穩經濟”等系列活動,從創新開展“政重企事”圓桌會到常態化開展幫扶企業活動,從持續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到創新便民利企服務舉措……我市大力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
政企對話、真誠交流,靠前服務、現場辦公。我市創新開展了11次“政重企事”圓桌會,每次以產業發展的難點和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每場圓桌會的主題,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主持,邀請企業代表、有關產業領域專家學者、金融服務機構代表等參加,共同商討產業發展未來,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飲一杯清茶,說一說心聲,談一談發展。市工商聯舉辦了5次“企業家周末下午茶”活動,企業家們現場與科技部門、人才部門和高校相關負責人促膝而坐,交流互動。企業家之間相互取經,政府部門面對面解決企業訴求,進一步助推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為了健全政企溝通常態化機制,我市還開展市領導聯系幫扶“市級隊”工業企業、“企業家大講堂”等常態化幫扶企業活動。堅持“領導主動約訪、部門聯動會診、明確責任處理、定期開展回訪”,健全常態化閉環式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工作機制。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收集企業訴求,在市本級、各縣區園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立為企服務專窗,設立“12345”為企服務熱線,將企業反映的問題統一錄入省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定期調度、跟蹤辦理,閉環管理,為企業提供24小時“不打烊”服務。
面對面傾聽企業心聲,零距離助企紓困解難。去年以來,我市深入開展“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兩輪“優環境、穩經濟”集中辦公、營商環境歷史遺留問題“大起底”專項行動、“千名干部入企服務”等活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增動力。
廣大企業也感受到淮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速度和力度,2022年全市收辦企業反映問題16581件,辦結16556件,辦結率99.85%,滿意率96.8%。
銳意改革,攻堅突破,為企業“保駕護航”
“由于歷史原因,企業部分廠房和建筑未能取得不動產證,我們一直很著急。”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久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淮南高新區與企業對接,主動上門服務,指導企業通過竣工驗收備案、消防驗收,現在企業4棟標準化廠房已經取得了不動產證,“我們對企業發展充滿了信心!”
針對部分企業反映的“不動產證辦理難”共性問題,我市制定《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解決工業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有關意見的通知》,對梳理出的45個問題建立清單,定期調度,閉環管理。“市有關單位積極上門走訪企業,為企業量身定制‘不動產登記辦理難問題’的化解方案。”市營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現在除4件因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已申請銷號外,其余41個問題已全部依法辦結,我市解決“不動產證辦理難”問題的成功經驗做法入選《安徽政務交流》,在全省得到推廣。
為企業“減負”,為發展“加速”。我市推出了一項項實打實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讓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
“局長走流程”走心更走實。我市以市直、縣區園區負責政務服務的同志為主體,主要負責人每半年至少1次,分管負責同志每月1次,采取親自辦、陪同辦、全程辦等多種方式,“沉浸式”體驗窗口服務事項辦事流程。27家市直部門、61人次部門負責人深入窗口開展“走流程”,摸清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堵點癥結,推動整改解決。
“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市縣各級政務大廳,整合多渠道資源,設置“企業服務專區”,實現為企服務全流程、全覆蓋式“一站導詢,一站服務、一站紓困”。推行容缺容錯審批機制,對企業服務需求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出證,提供全程免費的幫辦代辦、并聯審批和綠色通道服務。2022年,為46個項目召開19次并聯審批會議,聯審聯辦等400余項事項,各類涉企投訴辦理反饋率達100%。
重點領域改革創新亮點頻現。我市建成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平臺,在全省率先實行食品經營許可證“一證多址”改革。推廣“標準地”模式,全市園區均已完成區域評估,省級以上園區實現“地等項目”。同時實現帶設計方案出讓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驗收即拿證”,并在全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稅費“合一支付”。加快“城市大腦”建設,深化“一屏通辦”改革,去年上線服務事項達360個。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市將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發展環境、人人都是淮南形象”的理念,推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以更有力度的舉措、更有溫度的服務,讓營商“軟環境”越來越“水草豐美”,高質量發展“硬支撐”更加夯實。(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