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在學,重點在做,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的具體行動。”淮南市委書記任澤鋒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淮南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把握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總體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這一重要部署,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具體要求,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生態修復、社會治理”五大攻堅行動,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力爭到202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以實干實績實效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
任澤鋒說,如何擺脫“一煤獨大”、形成多元支撐,是淮南轉型發展的實質和關鍵。我們將一方面以增強發展力為方向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光火儲氫等新能源產業,力爭到2025年新增煤電裝機規模596萬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達580萬千瓦,建成潘集、鳳臺2個百萬千瓦級風光火儲一體化基地,打造國家新型能源綜合基地。另一方面,將以加快集群化為方向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開展百億項目攻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力爭到2027年非煤電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升到50%左右,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質量強市。
淮南城市建設早、舊城區多,改造任務重,這件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城市長遠發展,實施城市更新迫在眉睫。任澤鋒說,我們將堅持南向發展、合淮同城化發展,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以開放性金融支持基礎設施整市推進試點為契機,穩步推進城中村征遷改造,加大淮河岸線整治力度,持續改善老舊小區、城郊接合部等環境容貌,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奮力做到“老城區有底蘊、新城區有品位”。
淮南既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大市。近年來在全國首創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集體增益的多贏效應。任澤鋒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的重點放在農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全面覆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做大做強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等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奮力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任澤鋒表示,淮南作為老工礦城市,大氣、水、土壤污染這些共性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采煤沉陷區這個獨特問題任重道遠。我們將協調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進一步鞏固拓展林長制、河湖長制改革成果,堅決抓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政治要件辦理,強力推進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讓淮南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任澤鋒說,近年來,我們在全省率先推行城市社區網格員專職化,在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矛盾調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將持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面推進“網絡化+網格化”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大力化解各種存量風險、防范增量風險,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著力保障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任澤鋒表示,將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不斷增強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
(安徽日報記者 柏松)(《安徽日報》1月6日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