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檢察機關以優質檢察服務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我市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印發《全市檢察機關“安商暖企”行動方案》,堅持“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當好“保障者”“護航者”“服務者”,以實打實的“硬舉措”優化企業法治化營商“軟環境”,全力護航淮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先行先試,探索企業合規挽救“帶病企業”
“企業合規是一種司法康復機制,檢察機關開展‘企業合規’工作,旨在挽救‘帶病企業’,給他們一個整改自救、重新出發的機會。”市檢察院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說,市人民檢察院新一屆黨組緊密結合淮南經濟發展特點和檢察工作實際,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合規工作,努力實現“辦理一起案件、扶助一批企業、規范一個行業”的良好示范效應。
市檢察機關成立企業合規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專人專職具體抓”的企業合規工作機制,從全市抽調辦案業務骨干,組建企業合規工作專班,第一時間建立合規第三方監督管理機制,成立全省首個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成功辦理全省首批企業合規案件。通過啟動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對企業進行合規考察,發出合規檢察建議等方式,幫助企業精準堵塞漏洞,并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企業作出不起訴決定,幫助一批涉案企業重獲新生。
同時市檢察機關堅持以最新檢察理論研究成果服務檢察工作實踐,及時總結提煉好經驗好做法,已形成35篇相關理論調研成果,多篇論文獲國家級表彰,為企業合規工作奉獻了“檢察智慧”。
監督護航,依法能動履職助力企業維權
全市檢察機關立足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清理76起長期滯留在訴訟環節的涉企“掛案”,做到逐案跟蹤、分類清理,堅決防止涉民企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環節久拖不結。
以法律監督的用心,讓企業發展更安心,群眾辦事更放心。全市檢察機關不斷規范民事、行政檢察案件受理和審查程序,依法護航企業發展。
寬嚴相濟,落實護企司法政策。全市檢察機關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政策,2021年以來,共對涉民營企業人員46人作出不起訴處理,對13人作出不批捕決定。
依法保障,強化訴訟監督。全市檢察機關糾正法院對民營企業作出的不利判決,主動提出抗訴案件2件,改判2件。強化羈押必要性審查,對在押的涉企人員,堅持做到每案必審,依法保障涉民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經營活動14件次。強化檢察偵查,立案偵查司法人員濫用職權,侵害民營企業財產權案件1件1人。同時加大對民營企業產權的保護力度,開展涉民營企業民事行政執行專項監督活動,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系列專項活動,一件案件被評為2022年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
靶向服務,暢通渠道幫助紓困解憂
2021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開通涉企直通車,受理民營企業控告申訴案件線索80件次,均在法定期限內回復與辦結,做到“件件有回復、件件有結果”。
“點對點”服務,幫助企業解憂紓困。全市檢察機關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兩級院黨組成員帶頭走訪、回訪民營企業,并建立企業家約見檢察長制度,加強與民營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零距離”了解企業訴求,實打實推進問題解決。
企業發展到哪里,檢察機關檢察服務就跟蹤到哪里。我市檢察機關結合工作實際,設立駐壽縣北部工業園區法律服務站等多個法律服務站。法律服務站共召開檢企座談會2次,送法進企業10次,受理企業申訴信訪15件,法治講座4次,參會企業家代表100余人,服務站在普法宣傳、促進民企發展、化解涉企矛盾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沃土。全市檢察機關將持續立足自身職能,踐行為民初心,不斷精細服務措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以一流檢察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全力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