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市以“永吹沖鋒號”的堅韌和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激濁揚清砥礪淬煉的腳步一刻沒有停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連續六年召開千人警示教育大會;建立掃黑除惡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專班,從嚴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關系網”案件;創新開展蹲點指導巡察,出臺“一流程、兩手冊、三清單”細化指導任務;以作風建設為抓手,開展“三個一百”專項活動,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切實擔負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市紀委監委積極主動協助市委帶領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監督專責,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向上向好,政治生態不斷凈化優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提供了堅強保障。
牢記“國之大者”——聚焦“兩個維護” 強化政治監督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
十年來,我市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做到“兩個維護”,聚焦“國之大者”,強化政治監督。
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顧橋煤礦采煤沉陷區的重要指示作為必須辦實辦好的政治要件,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努力打造具有淮南特色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模式。制定落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監督工作方案》,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監督落實。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深入開展政治生態調研,查擺“七個有之”突出問題,常態化開展“三查三問”,連續六年召開千人警示教育大會,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優化。
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持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打傘破網”,加大生態環境領域追責問責力度,跟進監督“難辦證”專項治理,“難安置”專項治理,對“大棚房”、違建別墅、文物保護、禁捕退捕、亂占耕地建房等問題加強監督執紀執法,緊盯工程建設、醫療、教育、食藥等重點領域查處問題……我市通過有力有效的政治監督,督促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各領域各方面重要政策、重要任務落地落實,以堅定有力的履職盡責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問題導向,持續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我市將巡視反饋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全面完成中央巡視安徽反饋意見和省委巡視淮南反饋問題整改。高質量完成市、縣區巡察全覆蓋任務。創新開展蹲點指導巡察工作,率先出臺《村、社區巡察工作操作手冊》,首創“12345”群眾工作法,蹲點指導巡察工作做法受到省委巡視辦充分肯定,并在全省經驗推廣。
同時同向發力——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三不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一體推進“三不腐”,堅持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讓各級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勝利持續得到鞏固。
持續釋放不敢腐的震懾。始終保持嚴的主基調,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刻不停歇地推進反腐敗斗爭。共接收檢舉控告類信訪25326件(次);立案10195件;結案984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276人(含縣處級干部245人);移送司法機關259人,挽回經濟損失3.51億元。先后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人防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治理,緊盯發現的責任、腐敗、作風問題,全面整改,完善制度,深化改革。
不斷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強化系統思維,對辦理的部分典型案件深入剖析,發布違紀違法案件通報,深化警示教育,推動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實。運用“四種形態”教育幫助和處理黨員干部,第一種形態占比逐年增加,抓早抓小抓細、用紀律管住大多數的格局逐步形成。
大力涵養不想腐的風氣。堅持教育和預防在先,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扎實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線。我市連續六年召開千人警示教育大會,以案明紀、以案說法。開展“講重作”“講嚴立”“三個以案”警示教育,通報典型案例629個,編印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28套,開展專項整治61項,整治問題714個,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持續放大。
永葆風清氣正——糾“四風”樹新風,懲治“蠅貪蟻腐”
今年2月7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市紀委監委、市委督查考核辦聯合成立監督檢查組,對市政務服務中心、各縣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單位等進行了督查暗訪。“近幾年我市堅持在節假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開展作風督查,持續釋放和彰顯作風建設‘越往后越嚴’的鮮明信號,督促黨員干部更好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以釘釘子精神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市紀委針對“四風”問題,牽頭組成專項督查組,堅持明查、暗訪、查處、問責、通報多管齊下,在全市開展作風建設專項督查。
緊盯“關鍵少數”,堅持問題導向,對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紅包禮金、違規發放津補貼、違規配備使用公車等突出問題重拳出擊、專項整治。十八大以來,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986起,處理1292人。
密切關注隱形變異、改頭換面“四風”問題。近年來我市開展黨員領導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專項整治、黨政機關違規經商辦企業專項清理、違規租用車輛專項整治等,從嚴查處“不吃公款吃老板”“一桌餐”以及“一函多吃”等“四風”問題新形式新表現。同時圍繞抓“六穩”促“六保”、民生保障、夯實執政基礎等12個方面重點任務,開展督查,發現并督促問題整改,持續凈化政治生態。
維護民生民利——站穩人民立場,監督執紀為民
“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
全市紀檢監察機關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將監督向基層延伸,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現在干部的作風真是又嚴又實,幫助我們企業解決了許多急難愁盼問題。”我市一企業法定代表人贊賞道。
針對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市紀委監委在深入企業走訪調研、把脈問診的基礎上,對窗口單位、涉企科室等開展常態化明察暗訪,進行作風“掃描”,列出問題清單,并對整改任務實時跟進、定期研判、逐一銷號,做到精準有效施治……今年3月份以來,開展護航一流營商環境創建工作,緊盯重點崗位、重要工作加強監督檢查,督促職能部門把問題找準、把根源挖深、把整改落實,全力打通了涉企服務“難點”“堵點”,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
飽蘸執紀之“墨”,書寫為民之“章”。市紀委監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圍繞淮南“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以作風建設為抓手,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三個一百”活動(即走訪100家企業,督查100個小區,暗訪100家窗口單位),實際走訪企業111家,督查小區153個,暗訪窗口單位214家,并持續跟蹤問效,督促整改落實,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把監督融入日常,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市紀委監委探索“紀委+”聯動監督,將紀委專責監督的權威和主管部門專業監管的精準以及多元化的社會力量有機結合,有力推動了“難辦證”專項治理、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等工作的深入開展。
堅持深化改革——錘煉打鐵本領,激發工作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發揮改革先導、突破、創立作用,不斷破解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建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協作區機制,健全“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制度機制,進一步強化對“小微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
堅持一體落實“三項改革”,推動制度優勢轉化治理效能。圓滿完成市、縣(區)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共劃轉編制105名,轉隸66人,選調8人;增設監督執紀部門24個,工作力量進一步向主責主業集聚。認真落實紀檢監察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建立完善下級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向上級紀委監委述職制度。持續推進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三轉”,將49家紀檢組整合為23個派駐機構、4個派出機構。
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向基層延伸,著力構建“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協作區+鄉鎮(街道)監察專員辦公室+村(社區)廉情信息員”三級聯動監督網絡。整合設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協作區20個,協作區實現有形有神覆蓋。全市90個鄉鎮(街道)監察專員辦公室全部建立,任命監察專員114人、監察員181人;全市827個行政村、279個社區黨組織均設立紀檢委員,聘請村(社區)廉情信息員1086人,監督觸角不斷豐富。
過去十年,淮南利劍高懸,激濁揚清,迎來政治生態更加山清水秀;展望未來,淮南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旗幟鮮明從嚴管黨治黨、正風肅紀反腐,以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 何婷婷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