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市充分發揮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優化創新環境、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創新平臺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重要的科技力量。
堅持創新驅動,營造創新創業環境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7月19日,2022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淮南賽,全市共有35家企業報名參賽,參賽隊伍規模創歷史新高,最終8家企業晉級安徽賽區決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淮南賽積極采用線上直播、邀請知名媒體報道等方式,充分展示了我市科技企業的綜合實力和良好形象。
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總額13.8億元,較上年增長19.2%,占GDP比重為1.03%,居全省第13位。2022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5.06億元,預計全年研發投入29.44億元,再創新高。
同時,我市不斷強化制度創新和頂層設計,2022年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印發《淮南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結合各種科技創新賽事活動,積極推介淮南好的企業和項目,全方位擴大淮南科技創新影響力。
聚力創新平臺建設,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2022年以來,我市批準組建“藥用輔料淮南市技術創新中心”等5家淮南市技術創新中心。
近年來,全市堅持把加強科技平臺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培育建設了一批國家、省級創新創業平臺,初步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目前,我市擁有6家國家級研發平臺,其中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7家、省重點實驗室5家;擁有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6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5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省級眾創空間8家、市級眾創空間9家。各種創新平臺的建設,在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研發人員培養、企業技術攻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
聚焦成果轉化,增添經濟發展動能
我市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構建創新成果產業化平臺,把創新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產業優勢。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主動為市場主體與科研主體牽線搭橋,深入推動產學研合作,扎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2022年,我市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研究、成果轉化協調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建立完善淮南市企業技術難題、平臺、項目、人才等臺賬,逐步摸清全市企業底數,已促成校企對接信息32條。推動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創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扶持科技園區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安徽理工大學科技成果在淮轉化產業化。
連續兩屆高質量參加中國(安徽)科交會,第一屆征集成果發布類40項、展示類18項、項目簽約11項,有23項科技成果入選省發布名錄;第二屆征集簽約項目金額超過47億元、成果展示項目40余項。組織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教授專家暑期淮南企業行,走訪企業10余家,推動大學與企業在產品創新研發、生產技術改造升級、科研攻關、共建平臺和成果轉化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積極打造創新創業的優質平臺,努力營造開放共贏的創新環境,全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我市將繼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淮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