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農技人員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保住了今年的水稻收成,為他們點贊!”8月19日,淮南市壽縣隱賢鎮牌坊村村民姚尚彬告訴記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打的26口機井將清水送入稻田,隱賢鎮農技推廣站站長趙前品一邊指導村民抗旱,一邊和牌坊村黨總支書記趙仁勇謀劃著:“再打20口井,1.1萬畝稻田都能過一遍水,旱情基本可以解除。”
面對持續高溫,淮南市啟動農業抗旱Ⅳ級應急響應,派出1個抗旱工作組和4個專家技術指導組,指導各地抓好抗旱保苗工作,并組織全市600余名農技專家深入一線,全面打響抗旱保苗攻堅戰。
“這段時間,我們每天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全鄉16個村,協助指導做好抗旱工作,確保大旱之年秋糧不減產。”8月17日下午,在淮南市鳳臺縣錢廟鄉陳圩村電灌站,鄉農技推廣中心主任黃慶超對記者說。
因連日來歇人不歇機,該電灌站設備出現了一些故障。為盡快緩解旱情,錢廟鄉農技站聯系鳳臺縣水利局器材庫,調運50千瓦的抗旱機械助力陳圩村抗旱保苗。
“從8月12日起,我們深入縣區了解災情,提出應對措施,指導各地抓好抗旱保苗工作。”淮南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林玉明告訴記者,該中心分類指導、包聯服務,確保秋糧不減產。
“入夏以來,高溫少雨導致董峰湖農田降水量較同期偏少26%,我們迅速成立3個農技指導組,深入包保地塊,合理調度水源,開挖2000多口機井全力抗旱保苗。”8月16日,在淮南毛集實驗區毛集鎮,農技人員董厚奎正在董峰湖田間地頭開展抗旱減災保豐收技術指導。他還及時發布《毛集農情》,通過鎮村微信群、應急廣播、公示欄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玉米小斑病、大豆蚜蟲病等病蟲害防治,指導群眾抗旱澆灌、科學防災。
在淮南潘集區潘集鎮潘集村的田間地頭,農技人員鮑翀每天都在忙著指導抗旱。“哪怕天氣再熱,只要向鮑翀求助,他都會趕過來查看情況。”潘集村種植大戶夏娟娟說。
記者了解到,截至8月19日,淮南市抗旱保苗267.3萬畝,農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安徽日報》8月23日11版報道)(安徽日報記者 柏 松 見習記者 張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