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保護好養育我們的寶湖,我們全部主動搬到岸上,現在看到焦崗湖水一天天變清了,心里別提多幸福了,確實是一湖好水金不換!”近日,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焦崗湖社區漁民搬遷戶顧生懷告訴記者。
位于毛集實驗區的焦崗湖被譽為“華東白洋淀”,地跨淮南、阜陽兩市,是淮河流域天然淺水湖泊,面積約6萬畝,其中在毛集實驗區境內約4.9萬畝。
針對近年來焦崗湖水質總磷不達標問題,該區工委、管委痛定思痛,主動扛起政治責任,攻堅克難,深刻剖析原因,找出癥結,對癥下藥,搶抓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邀請南京環科所、安農大、復旦大學等專家學者圍繞焦崗湖水質治理開展座談,編制了《焦崗湖水體達標治理方案》《焦崗湖大水面以魚凈水實施方案》《焦崗湖生態漁業發展規劃》和《焦崗湖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積極主動對接,與阜陽市建立了焦崗湖水治理共商共治機制。
“近幾年區工委、管委下大力氣整治焦崗湖湖內及周邊環境,漁民全部搬遷上岸,湖里圍網全部進行了拆除,加大資金投入,實施了濕地修復工程,環境治理已初見成效,水清了,環境好了,處處都能看到各種野鳥翩翩起飛。”焦崗湖濕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說。
該區工委、管委加大資金投入,堅持源頭治理,完成了41.7公里主管網建設,實現了主城區和各鄉鎮、園區、景區主管網連通,完成主城區和園區、景區支管網約33公里,實現城區22個小區的雨污分流,解決“清水進、清水出”問題。開展農村污水專項治理,建設沿湖農村污水收集系統,完成全區105家規模畜禽養殖企業治理,對區內主要大中溝進行清淤。依托安徽糧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秸桿綜合利用。推進土地托管社會化服務,實現管理科學化、統一化、精細化,切實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堅持統籌治理,強化入湖支流治理。對境內的潁鳳公路河等主要水系進行全面治理。結合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完成境內外圍水系入淮通道建設。投入7000萬元建設150畝人工濕地,將城區污水處理廠水進行生態再凈化,提升排放標準。堅持精準治理,強化湖區管理。組建焦崗湖綜合執法中隊,建立信息化系統,嚴厲打擊非法養殖、捕撈等活動。對焦崗湖喬口、孫臺、臧巷、萬崗等村及光伏矮圩進行拆除,共拆除各類圩堤17公里,約30萬土方,增加水體流通,恢復原有岸線。在大湖面種植約2萬畝苦草、金魚藻、狐尾藻、輪葉黑藻,進行生態修復。同時投入3150萬元,采購清淤和水草收割船等設備,開展湖內湖外水生植物收割,有效改善了焦崗湖水質。
該區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區工委、管委高度重視環保工作,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在區工委、管委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方責任,暢通信訪渠道,緊盯突出問題,加大督查問責,嚴格考核獎懲,持續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付菊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