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聚集各類市場要素的“引力場”,今年以來,壽縣人民法院切實踐行“一改兩為五做到”,扎實改進工作作風,精準把握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拓展眼界思維,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努力讓法治成為創優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
壓實責任,彈好“服務鍵”。充分發揮“12368”熱線總客服作用,確保涉企服務“一號通辦”。落實領導干部定點聯系制度,通過深入走訪“把脈問診”,突出服務指導關口前移,為企業提供“菜單式”、“訂單式”服務。依托“廳網線巡”一體化訴訟服務功能,抓好“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推行立案、送達、調解、開庭全流程在線訴訟,對資金周轉困難企業及時減、緩、免訴訟費。業務庭室加強跟蹤服務,對重點案件糾紛,特別是有社會影響的大案、有維穩風險隱患的難案,在立案、調解、審理、執行、信訪環節全方位跟蹤處理,實行“一案一策”,使案件辦理和服務保障雙軌推進。
多元解紛,彈好“聯動鍵”。針對涉企糾紛,積極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構建“府院聯動”常態化工作機制,搭建常態化信息溝通平臺,做到資源與信息共享,深化與保險、金融、不動產、稅務等部門的對接,合力破解社會穩定、稅費清繳、權證手續和財產處置等難題。推進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和法院訴訟程序的有效街接,健全“法院+”涉企糾紛訴調對接機制,以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一村一員一法官”構建起“家門口”的司法服務網,努力以非訴方式有效降低涉企案件訴訟成本。今年以來,共實現訴前化解商事糾紛150件。
提質增效,彈好“快進鍵”。涉營商環境工作實行專班運作,聚焦考核指標,將任務分解到庭,到辦案團隊,建立專班“月調度”,庭室“周研商”制度。強化部門協作,貫通立、審、執各環節,開通綠色通道,優化審理流程,以“快保全、快立案、快分案、快評估、快辦案”的“五快”原則,為涉企案件加速。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實現商事案件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推行要素式審判和小額類案集中審理,統一裁判尺度,著力縮短辦案周期。
柔性執行,彈好“雙贏鍵”。秉承善意司法理念,以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發展前景和盈利預期為執行化解點,積極引導債權人和債務人以分期分批分段執行、引入第三方接盤、代位執行、債轉股等方式達成執行和解,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確保各方利益最大化。審慎采用查封、凍結、扣押等強制措施,嚴禁超標的查封,對納入失信名單和限制消費措施向企業進行風險預警。今年以來,壽縣法院持續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保護力度,共執結涉企案件72件,執行到位金額1072.28萬元,為助力縣域經濟平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去腐生肌,彈好“賦能鍵”。積極向上級法院和先進法院學習破產審判經驗,緊盯“辦理破產”“執行合同”指標,健全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執破直通”、提高企業債權清償率。加強破產審判專業化建設,在審判隊伍專業化、審判程序規范化、裁判規則標準化上下足功夫,制定單獨績效考核辦法和破產案件簡化審理程序的操作指引。采用信息化手段召開債權人會議和網絡拍賣,加強對破產管理人的指導和監督,在充分保障債權人知情權和監督權的前提下,運用市場化手段,加速財產處置,有效盤活企業資產。在“破”“立”之間,關注涉穩因素,加強民意溝通,優先保障弱勢群體利益。(記者 吳巍 通訊員 嚴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