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崗村的西瓜上市了!好甜呦!”最近這幾天,淮南市民刷抖音進入同城界面,每天都能刷到“沒有奇跡全靠努力”的作品。拍攝者叫孫程,是潘集區高皇鎮孫崗村的種植大戶,從5月16日開始,他的“家庭農場”里種植的西瓜陸續上市。
“我們的西瓜批發價每斤1.8元,賣到潘集就得2.5元,如果運到市區價格就要翻倍。”不愁銷路的孫程雇傭了十多位村民幫他采摘西瓜,自己則搗鼓起抖音,一天一個作品,圍繞著西瓜的品質、種植、采摘等內容。沒成想,還真吸引來了不少外地客商。“你看,這是合肥的客商,他就是看到我拍的抖音,然后聯系我上門收購西瓜,一天一車,一次1.3萬斤。”孫程打開抖音,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展示自己拍攝的作品。正說著,又有人在網上聯系孫程,經過一番詢價,孫程拒絕了對方的收購要求。“一天一兩千斤的客戶我直接就拒絕了,我的西瓜又不愁賣不掉。”
孫程之所以有“底氣”敢拒絕找上門的客戶,源于他對自己西瓜品質的自信。“頭茬美都西瓜皮薄、肉厚、汁水多、特別甜,一個平均重量在8—10斤。”孫程說:“這都得益于用的肥料好,我們用豆餅、土雜肥,種出來的西瓜綠色無公害,主要銷往合肥、亳州、河南等地。”已經種了5年西瓜的孫程,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種植經驗。今年年初,他聽從駐村工作隊的建議,又引進了一款新品種西瓜。“新品種西瓜6月初上市,目前只有七成熟,但甜度就足以和九成熟的美都相媲美,個頭都在十多斤以上。”孫程一臉神秘地說道:“上市后的價格非但不會跌,還會漲哩!”
“我們駐村工作隊經考察,和村‘兩委’商定,本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除了積極鼓勵支持農戶種植蔬菜以外,同時大力發展西瓜等經濟作物,為村民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駐村工作隊隊員楊普勛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發展農業產業,必須形成規模效應,孫崗村的時令瓜果由最初的零星種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種植,種植面積已達千余畝,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套種西瓜。由于孫崗村獨特的地理優勢,且土質好、含鐵量高,富含的微量元素品種豐富,種植的西瓜全部使用有機肥栽培,不含任何激素,綠色環保,口感好,深受消費者青睞。
為了做強做大西瓜產業,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制訂村級產業發展規劃,逐組逐戶做思想工作,最終形成集中規模、合作經營共識。目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共計流轉土地500余畝,既解決了西瓜規模種植“缺地”的問題,也解決了耕地拋荒的問題。此外,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大力實施“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的“雙培養”計劃。近年來,先后培養發展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一批致富能手入黨,支持他們在全村帶頭成立了2個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還帶領部分青年黨員和優秀農民赴山東壽光等地區調研學習,引進新技術、推廣新理念。通過人才的示范帶動,目前,全村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150余戶。
為了把西瓜產業打造成為孫崗村的又一名片,駐村工作隊定期邀請市農科院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指導,有效解決西瓜種植無技術、無品牌等問題。與此同時,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收租金,入社就業拿薪金,資金入股分紅金,實現了產業發展和村民富裕“雙贏共進”。近年來,涌現了孫有好、孫紅勝等20余戶種植大戶,帶動周圍100余戶農戶發家致富,形成了能人帶、群眾跟、共致富的好局面,通過西瓜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甜蜜路”。
圖:孫程在展示自己種植的美都西瓜(記者 李舒韻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