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土地大托管促進鄉村振興
站在田埂上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綠油油的麥苗已將大地裝扮的生機盎然。
“俺家托管了16畝多土地,每畝地650元。土地托管既解決了俺家沒有勞動力的后顧之憂,又保障了俺的經濟收入。”日前,記者來到謝家集區楊公鎮走訪,正在麥田里忙碌著的楊公鎮前瓦村村民王丙敬告訴記者說:“我和老伴都已經70多歲了,孩子們也都在外地工作,以前到種地的時候就發愁,現在土地托管了,俺不再發愁家里的地沒人耕種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前瓦村地勢以平原丘陵為主,耕地起伏不平,田塊零散,不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楊公鎮啟動了前瓦村整村農業生產大托管項目,全村454戶農戶將土地托管至村集體經濟組織,由政府及村集體籌資對土地進行平整,溝通水系,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確定農戶保底收益的前提下,將土地統一分片委托給服務主體種植。
采訪中,潘集區泥河青源家庭農場場長李友青告訴記者說:“我以前一直是流轉農戶的土地耕種,因為不是統一流轉的,土地東一塊西一塊的,機械化設備根本上不去。去年,我從前瓦村租了3600畝土地,全部都是集中連片的,機械化設備全部都可以一次性下去,這樣3600多畝地光是機械成本,我一年就節省了十五六萬塊錢的生產成本。”
“按照‘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群眾自愿、確保利益’的原則,‘大托管’模式用活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村民收入增加了,企業效益提高了,村集體從中收取托管服務費,可以用來發展集體經濟、造福村民!睏罟傁嚓P負責人介紹說:“按照現行糧食價格,在農資價格、柴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下,普通稻麥輪作每畝每年扣除硬性成本后,每畝收益約為625元左右。土地托管后,農戶每畝有650元的保底收益,若考慮糧補等因素,農戶等于不必經營種植,不投入農業勞動力,也能夠獲得相應的收益。同時,種植大戶因為每畝的種植成本降低,利潤也在200多元以上。村集體經濟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每年也有20萬元左右的經濟收入。土地托管可以說是實現了多方共贏!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委區政府經過精心調研并多輪次征求意見,決定在全區實施土地大托管改革試點工作,首批試點村5個,總面積12000畝,其中楊公鎮前瓦村為5000畝整村推進!敝x家集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實施土地托管離不開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思想革新,我們區在土地托管初期就算好了土地托管前后農民的收益賬、整體產出效益賬和長期發展得益賬三筆賬,并把政策向干群宣講。土地托管使青年勞動力從農業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一方面可以更加安心地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另一方面,由于擺脫農業勞作,能夠逐步轉變生活習慣,從農民向股民過渡。另外,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土地增減掛等工作的推進,農民享受到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更多得益,提高了生活品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土地托管項目的最大風險在于承租方經營不善導致拖欠租金,謝家集區通過多種方式精心引進有實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分塊發包,力爭將風險降到最低。該區將土地托管服務方的選定當作招商引資工作來抓,區鎮領導帶隊,前往意向承租方進行實地考察,重點查看承租方已承租規模、在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情況、自有農業機械設備情況等,并對通過銀行對承租方征信記錄進行查詢。該區還同承租方簽訂補充協議,要求承租方必須購買淮南市大托管政策配套的種植收入保險,否則不予撥付任何農業補貼。該保險每年保額2000元,基本可以覆蓋生產成本和土地租金。在試點范圍選定后,該區立即啟動對托管地塊測繪,并根據測繪成果,包裝了非標債券項目,開標后立即組織進場施工,確保了及時將土地交付,不影響下一季種植。
“目前,2021年度試點地塊已全部播種完畢,每畝可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收100元!敝x家集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土地大托管盤活了分散且固化的農地經營權,培育了多元經營主體,搭建了競爭性的交易平臺,降低了農業的生產組織成本,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新增了可用耕種面積,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大托管項目試點,結合高標準農田等項目,分類有序推進托管面積不斷擴大,力爭每年新增土地大托管面積3萬畝以上!保ㄓ浾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