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 在溫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在溫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字體: 】 發布時間:2022/2/22 9:46:30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大通區堅持共享發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在溫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2月9日,農歷正月初九,在濃濃的年味中,2022年大通區春風行動專題招聘會舉行,把就業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

一場招聘會,折射大通區委、區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懷。

近五年來,大通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滾動實施民生工程126項,累計支出民生資金8.23億元。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3項民生項目全部完成。

隨著一項項民生工程的落地,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得到解決,群眾收獲了實打實的獲得感。

民生理念:把群眾需求作為指向標

“如何實現教育公平,讓孩子有學上、上好學?”“怎樣才能讓群眾看病不再難、不再煩?”……大通區把人民群眾急盼的“民聲”,作為實施民生工程的指向標。

學前教育曾是大通區的短板。為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民生問題,大通區制定實施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0),2019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11所,新增學前教育階段學位1700個,公辦園幼兒占比從2019年的5.4%提升至50.2%,圓滿完成了我省2020年學前教育“985”發展目標。

近五年來,大通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完成智慧學校建設任務,整合分流生源萎縮學校10所,啟動孔店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1200個;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世和雙語特色高中建成使用,淮師附小大通校區即將竣工。

走進上窯鎮方樓村衛生室,記者第一印象是整潔規范。正在衛生院看病的孫大爺老人告訴記者:“如今,小病小痛不用出村了,村衛生室看病方便又便宜。”

聚焦基層群眾看病難,大通區持續深化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基層醫療體系標準化和“智醫助理”系統建設,大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窯鎮中心衛生院被批準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中心。建成3歲以下托育機構1所。

民生落點: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2月1日,農歷大年初一,上窯鎮農民文化廣場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當地民間藝人為村民帶來舞龍、花船、花挑、鑼鼓、秧歌等民俗表演,盡享濃濃年味。

為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近五年來,大通區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覆蓋率達96.72%;組織文藝演出、讀書活動、培訓講座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663場次;大力開展“送戲進萬村”農村文化活動334場次,播放電影2884場次;加強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建成46個農家書屋,更新書冊1.95萬冊。建成全民健身場地30處,村、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全面覆蓋。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經常化,組織開展“百館千村文化結對”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區文聯、作協、攝協、書協相繼成立。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站后碉堡”等12處文物古跡成功申報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洛河鎮王莊村村民方昌祥今年作了一個決定:不再去上海務工,而選擇在家參加電工培訓。后經區勞動部門推薦,與人合伙承包了幾個水電安裝工程。“電工培訓讓我從一個‘臨時工’變成了‘包工頭’。”方昌祥感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近五年來,大通區通過舉辦“春風行動”“退役軍人就業起航”等各類主題招聘會和“2+N”專場招聘會,新增就業崗位1.87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群眾的“飯碗”越端越牢。

為圓貧困群眾安居夢,該區先后投入19.6億元實施洞山東路綜合地塊等11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建成胡圩棚改、翰林庭院等安置房10445套、119.9萬平方米,公租房、廉租房3852套。完成洛河小區、九龍新村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4523戶群眾。

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大通區堅決扛起保基本民生主體責任,落實低保和社會救助應保盡保,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全民參與,弱勢群體、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權益得到堅實保障。

發展為先,民生為本。“民生大通”建設,留下了一串串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實腳印,醞釀成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源泉。(記者 朱慶磊)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五大连池市| 宁强县| 盐津县| 呼玛县| 介休市| 新田县| 叙永县| 邓州市| 昌乐县| 台北市| 青州市| 墨玉县| 平昌县| 庆元县| 盐边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乌什县| 五家渠市| 昔阳县| 樟树市| 信宜市| 文水县| 吴川市| 和硕县| 溆浦县| 调兵山市| 西华县| 册亨县| 都匀市| 新绛县| 彩票| 涞源县| 永吉县| 肥乡县| 谷城县| 开平市| 西盟| 任丘市| 成安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