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組織推動,政策驅動、示范帶動等舉措,著力增強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2021年,全區14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3個,50萬元以上村集體30個,10萬元以上的村134個,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組織推動,點亮“領航燈塔”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一個村支部班子的整體素質高低、能力強弱,決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
潘集區把加強村級支部班子建設放在首位,制定《潘集區村黨組織書記區級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壓實責任,做到為發展讓路、為民謀福祉、為黨旗添彩。
2021年,潘集區以村級班子換屆為契機,切實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全面實現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舉辦全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培訓班,提高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素質;用好7個村干部實訓基地,組織村干部進行集中學習觀摩;著力培養一支懂科技、敢創業、善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政策驅動,激活“一池春水”
潘集區深入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公司化運營。
各鄉鎮、各部門堅持“消滅‘空白村’、扶持薄弱村、壯大富裕村”的原則,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緊密結合,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多方助力、市場導向,拓寬土地股份、物業經濟、混合經營等多元化發展路子,實現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
潘集區落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考評辦法》,及時兌現村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補政策。對集體經濟發展突出的鄉鎮、村進行獎補,對發展不力的鄉鎮和村倒扣目標考核分數并扣除之前的獎補資金;將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堅持每月對各鄉鎮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通報;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績效報酬掛鉤,激發基層干部抓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示范帶動,促進“百花齊放”
潘集區結合村級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產業基礎,既尊重村級自主,又注重區域統籌,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因村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全區34個脫貧出列村均建有集體光伏,并持續通過村級特色產業項目資產獲得收益;泥河鎮謝街村、瓦房村等利用采煤沉陷區水面,引入社會資本租賃水面發展漂浮式水面光伏,年收益超過80萬元;高皇鎮孫崗等村積極通過建立村級蔬菜合作社,參與“萬畝蔬菜基地建設”,把農民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在富民的同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夾溝鎮北武等村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盤活土地壯大集體經濟收入。架河鎮通過整理沿淮河灘涂土地,新增1000余畝集體耕地,規劃建設了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果蔬采摘產業區,每年為沿淮6個村集體帶來數十萬元的穩定收入。田集街道田集社區、潘集鎮潘楊村、高皇鎮張崗村等積極創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村(網點)。在一眾示范村的帶動下,全區141個村均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特約記者 柏松 通訊員 郁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