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潘集區蘇園生態園的酥瓜種植大棚內滿眼蔥綠、暖意融融,古溝回族鄉蔡廟村“兩委”工作人員正組織農技專家,為蘇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大棚內,成畦的酥瓜綻放出艷麗的黃花,不少瓜藤開始掛果,預計最早一批酥瓜春節后即可上市。
“潘集酥瓜”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遠銷北京、上海等地。蔡廟村新一屆黨組織班子履職以來,即以發展產業經濟為著力點,大力促進生態園擴大酥瓜種植規模,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并積極謀劃依托生態園打造沿孔李路的城郊型生態旅游觀光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讓群眾不斷向著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邁進。
在古溝村,廣袤的田地里不少小麥已經出苗,麥地黃中帶綠,泛出鮮亮的顏色。“土地‘大托管’后,我全部用機械化操作,僅用了6天時間就種下了1800多畝小麥!”種糧大戶高德安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在鄉、村兩級的協調支持下,他將村民們的土地托管成片,實行機械化、訂單式種植,既省時、省力,又可實現自身效益增加、村民收入穩定和村集體經濟提升“三贏”。
“土地托管是村民迫切想要解決的事,也是種植大戶擴大生產規模的現實需要,這成了我們履職后的‘開門一件事’。”古溝村黨總支負責人告訴記者,村“兩委”新班子產生后,大膽探索嘗試,以每畝800元托管群眾土地2500畝,做到村民收入不減少,又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近20萬元,同時減輕了村民勞動強度,安排部分村民就業增收,有效減少了土地拋荒現象,這成為新班子為群眾辦的第一件實事、好事,受到眾多村民的歡迎和支持。
蔡廟村和古溝村新一屆黨組織班子辦好“開門一件事”,是古溝回族鄉積極引導新任村黨組織班子干事創業的縮影。自村“兩委”換屆以來,該鄉動員村“兩委”班子牢記為民初心、堅守民生情懷,深入群眾梳理意見建議,緊盯群眾關心關切辦好“開門一件事”,并排出各村年度重點工作,讓群眾看到了實打實的換屆成效,切實提升了新一屆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