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法援“四力齊發”全方位提升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工作質效,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2021年,全市累計共辦理涉農民工法律援助1331件,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將近2000余萬元。
精準法治宣傳發力。線下組織法律援助律師、普法志愿者深入農村集市、建筑工地等民工聚集、聚居地進行針對性宣傳。現場發放法律援助聯系卡、農民工法律知識讀本,并面對面解答農民工遇到的法律難題,進一步加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線上借助“安徽法網”“皖事通”APP和“12348”法律援助熱線以及“淮南司法”“淮南普法”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融入民法典、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通過“動漫視頻、以案釋法”等形式,為農民工提供簡單易懂的法律宣傳。
便民利民服務給力。以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8個縣級法律服務中心、190個工青婦老殘等部門及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為基礎,打造“半小時農民工討薪法律服務圈”,推行農民工法律服務全域覆蓋。在市農民工維權中心設立法律援助站,安排專業律師值班,實現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與勞動仲裁無縫對接。同時向農民工加大推介“淮南司法”“淮南普法”微信公眾號、“安徽法網”等,讓農民工實現“指尖”維權。
辦案質量提升用力。進一步完善農民工援助案件申請、受理、指派、案件辦理等工作制度,對于工傷、勞動報酬案件免除經濟審查,具備基礎材料,缺少部分材料的給予“容缺受理”,實現討薪案件“快立案、快受理、快起訴、快結案”。對農民工討薪案件實行辦案流程和服務質量全過程嚴格監管,健全案件回訪制度,對法律援助案件辦理過程中實行全程動態跟蹤、案件辦結后定期跟蹤回訪,實現“一對一面對面”服務,了解農民工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升案件辦理質量和服務水平。
部門聯動凝聚合力。與市法院加強協調對接,在法院立案大廳設置法律援助窗口,為涉案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暢通農民工討薪案件快速辦理渠道,注重與公安機關、勞動仲裁、法院積極溝通,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并優先考慮采用調解、和解等非訴訟法律援助方式結案,爭取在最短時間、用最便捷方式解決法律糾紛,實現便民服務最大化,糾紛解決最快化,社會效果最優化,進一步提升農民工維權實效。 (報記者 賈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