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聚力首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成果轉化 > 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思考與建議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思考與建議
【字體: 】 發布時間:2021/12/21 10:14:26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校長 袁 亮

為全力支持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安徽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院長袁亮院士扎根淮南地方特色,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立足淮南市高質量轉型發展面臨的新變局、歷經的機遇與挑戰,給出了淮南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變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目標被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整體進程。雙碳目標勾勒了人類生態文明美好愿景,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也是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2021年11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接連兩次印發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相關實施方案,體現了國家、部委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

回顧淮南城市轉型奮斗發展史,淮南從1950年依礦建市,到1978年改革開放GDP僅為7.8億元,再到1996年GDP突破百億大關,發展到現在GDP突破千億元,形成煤電產業“頂天立地”、非煤產業“鋪天蓋地”、煤電與非煤產業“兩翼齊飛”的多元化社會經濟發展格局,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改革出新,七十年成果輝煌,淮南市在高質量轉型過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立足市情、及時識變,主動應變,淮南積極響應高質量轉型。2014年6月,淮南市發布《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形成了“建設創新型淮南,支撐轉型發展”的“1+3”政策體系,吹響了能源城創新轉型的沖鋒號。淮南現代工業體系正在逐步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新變局已勢如破竹。

二、高質量轉型機遇與挑戰

順應發展時代浪潮,緊抓高質量轉型機遇,淮南在城市轉型進程中機遇與優勢突出。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為淮南高質量轉型指明了方向;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閔行區—安徽淮南市實行一對一幫扶)為淮南高質量轉型提供了戰略保障;雙碳目標倒逼資源型城市創新改革,成為轉型發展的“催化劑”;同時,領先國際的重大科研成果、創新平臺成為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基礎保障。

正視歷史,著眼未來,淮南在城市高質量轉型進程中也面臨著資源依賴度高、路徑依賴度高、人力資源內生動力薄弱且外招引力不足、人才結構相對單一、對技術進步相關要素存在“擠出效應”等一系列挑戰,高質量轉型發展中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短時間內難以解決。

三、高質量轉型對策與建議

(一)堅定“綠色開采+清潔利用+生態治理”發展之路,實現傳統能源高質量轉型

煤礦綠色開采與清潔利用是夯實煤炭高質量發展托底根基,淮南在高質量轉型進程中要聚焦煤炭綠色智能開發、煤炭清潔高效燃燒及污染防控、現代煤化工及高效利用、廢棄礦井安全開發利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要方向和戰略領域,推進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研發,不斷調整、優化和升級產業結構。同時,要搶抓數字化轉型機遇,建設智能化煤礦,實現煤礦全時空多源信息實時感知,安全風險雙重預防閉環管控;全流程人-機-環-管數字互聯高效協同運行,生產現場全自動化作業,推進煤礦“上云用數賦智”是煤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建設能源大數據平臺,形成多能互補清潔能源供應格局,助力新能源產業高質量轉型

發揮地區能源特色,依據能源大數據平臺,挖掘能源數據,示范建設多能互補清潔能源供應中心,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做到讓智慧城市“心中有數”。同時,依托淮南礦區廢棄礦井建設深地抽水蓄能、深地壓縮空氣儲能、深地電化學儲能基地,構建國家級廢棄礦井深地“儲能云”平臺;構建廢棄礦井的生態修復圈、新能源建設圈、電網服務圈,為城市高質量轉型提供途徑。進一步構建以網架結構為基礎,以通訊平臺為支撐,以智能調控為手段的發、變、配、用和電網調度為一體的分布式現代化智能電網,打造氣油水光多能互補分布式低碳能源智能電網生態。實施淮南能源轉型,營造天然氣管網布控、智慧電網加持的能源樞紐新面貌,成為長三角能源樞紐的“排頭兵”。

(三)勇闖智能制造新格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轉型

智能制造業科技創新戰略舉措方面,要用好大科學裝置,健全“兩心共創”機制;高標準建設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引領,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創新制造工程,依托煤礦優勢產業,打造世界級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在智能制造業產業協同戰略舉措方面,要組建更多產業鏈聯盟促進產業協同,合力建設區域智能制造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共建長三角實驗室,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淮南要內嵌區域智能制造產業協同,合力打造中國“魯爾區”。

(四)闊斧改革人才引培新機制,助瀾人才創新高質量轉型

在人才引培機制頂層設計方面,要從創新普通高校編制管理,有效疏通人才引育機制;解放人才發展思想,打造長三角人才“蓄能塔”;設立專項計劃,促進科教機構主動融入長三角;出臺多方措施,吸引高層次青年人才來淮創新創業;積極倡導建立區域人才共同體等多方發力,吸引優秀人才來淮筑巢。在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方面,要基于“理-工-管-文-經-法”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高新信息技術為支撐,融合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發展碳技術與市場等為核心,高校加快轉型,以建設碳中和專業為支點,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的出路。

(五)頂層設計貫徹“四個融入”,實現體制機制高質量轉型

全面貫徹“四個融入”,一是以安徽理工大學為窗口,大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安徽理工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聚焦職業安全健康,與上海大學聚焦智能制造,與上海理工大學等聚焦太赫茲技術,組建聯合攻關團隊,開展協同創新,校企政共建上海健康研究、南京智慧物聯研究院、蕪湖材料研究院等,淮南市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中要依托安徽理工大學,高度嵌入長三角一體化。二是以安徽理工大學為載體,主動融入合肥“都市圈”,安徽理工大學全面融入安徽“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產業、科技、人才一體化全面深度融合方能助推淮南市高質量轉型發展。三是以安徽理工大學為平臺,全面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理工大學參與組建了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院等,負責煤炭清潔利用、智慧礦山、職業安全健康、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等研究領域,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合肥),落戶合肥市廬陽區大數據產業園,未來淮南市依靠安徽理工大學這個大平臺,實現全方位轉型發展。四是以安徽理工大學為媒介,深度融入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煤炭安全智能精準開采協同創新組織”是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院長單位,承擔中國工程院中長期咨詢研究項目,與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等40家大央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淮南市可將安徽理工大學作為媒介,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智能化發展。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涿州市| 叙永县| 信丰县| 天津市| 阳曲县| 新沂市| 磐安县| 会宁县| 巴里| 根河市| 大姚县| 象山县| 武宣县| 梅河口市| 怀集县| 西乡县| 吉安县| 新津县| 松阳县| 巴里| 南京市| 夹江县| 施甸县| 察哈| 香港| 华宁县| 泰和县| 尼勒克县| 罗甸县| 天柱县| 文成县| 商南县| 永兴县| 贵溪市| 黎城县| 钦州市| 黑龙江省| 宁阳县| 鄯善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