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就是要結合淮南實際,聚焦制約淮南發展、影響淮南形象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生態修復、社會治理”五大攻堅行動。
扎實推進產業轉型攻堅行動。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推動“煤電化氣”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作為最緊迫任務,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針對六大新興產業,逐一建立招商圖譜,明確招引對象。力爭在“十四五”末非煤電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升到50%左右。要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擴大增量,招大引強;做大存量,不斷提高制度供給、政策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的效率和質量,為民營企業創造公平高效的發展環境。要全面提升園區能級,加快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優化服務效率品質,提高單位面積的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把全市各個園區都做大做強。
扎實推進城市更新攻堅行動。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要優化城市布局,適時推進城市區劃調整,促進中心城區、各組團、重點鎮空間協調、產業協作發展,做到“老城區有底蘊、新城區有品位”。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突出城市常態化管理、長效化整治,不斷將文明素養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統籌推進城中村征遷改造、老舊小區環境改善和城區沿淮岸線整治。要精心抓好停車場管理、農貿市場改造、公共設施維護等具體實事,進一步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打通斷頭路、修補破損路、暢通微循環,讓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要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全面推廣農業生產“大托管”等新業態、新模式,扎實做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這篇大文章,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壯大一批本土企業,培育一批在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要高質量建設美麗鄉村,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的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促進鄉村宜居宜業。要高質量推進富民強村,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培育一批農業企業扎根農村、聚力創新,將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扎實推進生態修復攻堅行動。要持續抓好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力推進中央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鞏固拓展林長制、河湖長制改革成果,推深做實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制,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要突出抓好生態修復,堅持把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推動加快頂層設計,統籌處理好生態治理、搬遷安置、綜合利用等工作,打造采煤沉陷區治理淮南模式。要切實抓好低碳發展,持續開展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注重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有序開發清潔能源,利用采煤沉陷區水面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加快風光火儲氫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
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攻堅行動。推進網格化建設,把社會治理最基本的、最基礎的那部分,打扎實、做牢固。要預防化解矛盾風險,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大力化解信訪積案,著力推動事要解決,回應群眾關切。要整合社會治理資源,暢通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制度化渠道,加強基層網格精細化、專業化建設,充分發揮網格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矛盾、化解風險的作用。要推動基層治理創新,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持續推動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積極構建“網絡化+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升級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