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 >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字體: 】 發布時間:2021/11/2 8:49:24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鳳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掠影

走進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合活動室內孩子們伴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自習室和農家書屋內,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和閱讀;在休閑室里,幾位村民正在下象棋……

“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后,全村的孩子在課后和假期有了專門的活動場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村民們也利用農閑時間到這里看書、下棋、排練廣場舞,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幸福指數,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舉辦廣場舞大賽、書畫展等活動。”店集村書記朱振標說。

和店集村一樣,楊村鎮15村都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讓村民們幸福升級。

近年來,楊村鎮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工作,緊扣“建隊伍、建陣地、強服務、強實踐”的工作路徑,創新方法手段、推進資源整合、優化志愿服務、滿足群眾需求,高標高效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效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多元化建隊伍,充實文明實踐力量

楊村鎮統籌協調全鎮各類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各村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擔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志愿服務隊隊長,每村下設四個5人志愿服務小分隊,隊員主要由黨員干部、教師、村醫、民兵等組成,全鎮實現以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為龍頭,各村志愿服務分隊為支撐的“1+15+N”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以黨員干部“帶頭”、兼職志愿者“合奏”、農民志愿者“常駐”的文明實踐志愿者骨干總人數達到320余人。

立體化建陣地,拓展文明實踐場所

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活動的依托,楊村鎮本著“群眾在哪里,哪里能集聚群眾,就將場所建在哪”的理念,推進鎮、村兩級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通過征求群眾代表意見,該鎮將政府大院內的鎮級文明實踐所延伸至便于集聚群眾的休閑活動廣場,建設了集展示、服務、實踐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各村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村廣場、村史館等活動場所,按照“六有”標準建設,做到有固定場所、有機構、有制度、有計劃、有標示牌、有記錄。目前,全鎮共有固定陣地17處,宣傳制度牌81處,各村均有結合村情的活動計劃、活動記錄。

精準化強服務,滿足文明實踐需求

楊村鎮精準掌握群眾需求,實行“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對接機制,推動志愿服務向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保證渠道的多樣性,計劃開辟“線上”渠道,如開通微信公眾號接受群眾留言;保留固定“線下”渠道,如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隨時接受群眾“點單”,同時,通過在各村路口設意見箱、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基層座談會、走訪等形式,讓群眾表達文化訴求更加方便、快捷。確保信息的互動性,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在接到村民的文化訴求后做到“接訴即辦”“吹哨報到”,實現機制的對接聯動,使群眾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感逐步增強,從而更加主動、負責、真實地表達意見和需求。服務項目的豐富性,該鎮志愿服務項目既有規定動作又有自選創新動作,既有常態化服務內容,又緊跟時事進行實時更新。

今年以來,全鎮招募疫情防控、疫苗接種秩序維護志愿者,以及防溺水、雙提升、安全生產等宣傳志愿者共計330人,服務人數達4000余人。

實效化強實踐,推動文明實踐融合

楊村鎮堅持以“文明實踐+”為統領,積極搭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服務、指導幫扶、道德教化等四類平臺,組織實施各類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堅持做到用“看得見的載體”實現“看不見的教化”。

理論政策宣講平臺涵蓋紅色講堂、道德講堂、法治講堂、科技講堂四大主題,力求通過宣講使政策理論、實用農技“飛入尋常百姓家”;文化服務平臺涵蓋鄉村大舞臺、村民健身廣場、農家書屋、村史館四大主題,借助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世界;指導幫扶平臺涵蓋“楊”光助殘、鄰里守望、心靈驛站、日行一善四大主題,通過政府幫助、群眾互助達到扶貧濟困的目的;道德教化平臺涵蓋家風銀行、板凳課堂、最美代言、笑臉定格四大主題,宣傳真善美、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通訊員 岳榮 記者 劉銀昌)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仙桃市| 读书| 丹棱县| 龙泉市| 日照市| 宁远县| 那坡县| 天全县| 宝山区| 马公市| 资源县| 清流县| 宜宾县| 遵化市| 南阳市| 酉阳| 嵊州市| 天门市| 广水市| 江口县| 普格县| 洛宁县| 佳木斯市| 中卫市| 长春市| 北海市| 平江县| 通化市| 姜堰市| 拜泉县| 隆化县| 洮南市| 布尔津县| 麦盖提县| 镇原县| 舞阳县| 江川县| 苍南县| 吴旗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