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大通濕地公園,又見鴛鴦戲水。
這幾年,野生鴛鴦每年都飛來此地過冬。10月22日下午,秋日暖陽下,鴛鴦在湖畔或戲水暢游或在枝頭小憩。美麗的鴛鴦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畫卷。
據市愛鳥協會負責人介紹,從今年9月底開始,陸續有野生鴛鴦飛抵鴛鴦湖,10月、11月是鴛鴦南飛遷徙的密集期,預計今年仍將有200多只鴛鴦在淮南過冬。
野生鴛鴦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如此“鐘情”大通濕地公園,成為大通區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好證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大通區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打好藍天保衛戰,讓天空更藍空氣更清新
“近年來,大通的藍天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清新,城市道路變得更整潔,我們常規清洗車輛的次數都明顯少了許多。”大通街道遠望社區居民趙女士說起空氣質量的改善,十分感慨。
“空氣越來越清新”是居民對大通空氣環境質量改善的中肯評價。“藍天幸福感”不斷提升的背后,是大通區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綠色行動。
一項數據可以作為佐證。“十三五”期間,全區累計完成6臺燃煤發電機組、2家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216臺燃煤鍋爐改造,淘汰24門以下磚瓦窯廠2家,提標改造磚瓦窯廠4家;建成污水處理站6座,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力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建成“秸稈禁燒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全域實時監控。五年來,全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35.59%,空氣優良率提高24.6%。
打好碧水保衛戰,讓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高塘湖是安徽省水上訓練基地。之前,由于湖水水質不達標,淮南體育學校賽艇皮劃艇隊不得已暫停了一段訓練時間。從2020年開始,隨著高塘湖水質的逐步改善,賽艇皮劃艇隊又恢復了湖上日常訓練。目前,水上基地除日常訓練,還能承接省級比賽。
賽艇皮劃艇隊水上訓練從暫停到恢復,是高塘湖水質改善的最好例證。“高塘湖水質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凈水漁業項目的實施。”大通區農業農村水利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保護好高塘湖,該區以落實“河(湖)長制”為主抓手,全面實施“退網還湖”工程,對高塘湖大通區域內攔網養魚全部拆除。
“退網還湖”工程后,高塘湖管理走向規范化,可如何盡快改善水質成為新課題。為此,大通區樹立市場化思路,成功引入杭州千發集團凈水漁業項目,在高塘湖人工放養200多萬斤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改善水生植物群落組成,以魚保水、以魚治水,實現湖清、魚肥、岸美。目前,湖區部分水域水質已達到三類指標,受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肯定。
高塘湖水質的改善,是大通區打好碧水保衛戰的一個縮影。大通區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健全三級河(湖)長網絡體系,嚴格落實常態化河湖巡查制度。同時,投資4099萬元完成了12公里污水管網建設任務,鄉鎮政府駐地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打好凈土保衛戰,為群眾守護好綠色家園
森林、樹木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保育土壤等功能。
近年來,大通區全面落實“林長制”,推行區鄉村三級護林員體系建設,在“護綠、管綠、增綠、用綠、活綠”上下功夫。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非法開采山石資源行為;加快推進世行貸款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
在鄉村,該區抓好農村環境整治“三大革命”,農村環衛作業市場化實現全覆蓋,上窯鎮馬廟村獲評安徽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科學劃定禁養區,規模養殖場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全部完成。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耕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將堅定不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大通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