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園區,安徽嘉璽新材料公司里一片忙碌。作為淮南市招商引資的大型民營企業,該公司自今年1月投產以來已累計生產苯乙烯14.6萬噸、聚苯乙烯0.4萬噸,累計銷售額11億元,產品銷往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近年來,淮南市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再加碼、再發力,圍繞制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為企業家送信心、送服務、送政策、送支持、送溫暖,幫助民營和中小企業減負擔、解難題。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幾分鐘工夫,重達一噸多的鋼坯從先前的四方塊變成了盤在一起的成品線材……在謝家集區宏泰鋼鐵有限公司軋機車間內,面對眼前的“魔法”,記者連連稱嘆。謝家集區負責人陳亞東告訴記者,該區送政策、送服務,全力推動宏泰鋼鐵二期項目,并使之成為淮南市唯一獲得工信部“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
來到八公山區,記者在安徽暢九衢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車間內每個流程運作有序,企業正在進行試生產,全面投產后將年產高品質輕骨料陶粒50萬立方米,產品可廣泛應用于裝配式隔墻板、軌道吸音降噪、型鋼裝配式建筑等眾多領域。而在企業健康發展的背后,是當地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貼心服務。
據了解,淮南市堅持抓大、育小、培優,按照“雙創-高成長小微-規上企業-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小巨人企業”成長路徑,梯次培育、接續支持,聚焦打造專精特新,著力構建覆蓋民營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體系。
“淮南市民營經濟貢獻了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淮南市經信局負責人程啟濤說,我們必須把“自己人”服務好,讓廣大民營企業家更有歸屬感。( 本報記者 柏 松)(《安徽日報》8月17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