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碼頭二期工程液貨4#泊位通過竣工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這是我市第一座危險品碼頭,也是唯一一座危險品碼頭,結束了淮南無危險品碼頭的歷史。基地碼頭是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由此,煤化工園區“做強煤電化氣產業鏈”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市委、市政府在煤炭深加工上做足文章,確定了打造千億規模煤電化氣產業目標,煤化工園區揚帆起航、砥礪前行。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煤化工園區以大項目支撐園區發展,謀劃引進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效益、符合國家安全環保政策的優質項目,使得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間產品循環鏈逐步完善,致力打造現代新型化工產業集聚區。
建鏈,明晰產業發展路徑
煤化工園區根據2014年省政府批準的《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2014-2030年),編制了供電、供熱、供氣、給排水和弱電等專項規劃。水資源論證報告獲省水利廳批復,園區總體規劃環評獲省環保廳批復。
煤化工園區是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新型化工產業基地中唯一的煤化工基地,2018年作為專業化工園區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2018年版)。
“目前,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尤其是煤炭消費減量替代、能耗雙控和雙碳戰略等政策趨勢,經多次與化工領域專家、園區企業座談和咨詢專業機構,并學習借鑒滬蘇浙以及山東、天津等地化工產業經驗做法,跳出發展依賴‘高碳’路徑的思維,進一步明晰了‘十四五’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煤化工園區的發展思路和路徑。”煤化工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坤說,園區在全力推進產業鏈龍頭項目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的同時,大力招引低能耗、低排放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質高效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其深加工產業。
目前,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一期總投資267億元,建設煤制170萬噸/年甲醇轉化3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3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于2019年7月打通全流程、實現試生產,2020年累計生產聚烯烴72萬噸,實現產值51億元。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
安徽嘉璽新材料公司一期35萬噸/年苯乙烯項目1月21日試生產,二期20萬噸/年聚苯乙烯項目5月10日試生產。目前,實現產值10億元。
延鏈,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
“煤化工園區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園區發展的第一要事,嚴把項目入園安全環保關,持續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以招商帶動項目,以項目推動發展。”煤化工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園區根據現有可利用土地情況,堅持招大引強,主動引進、承接長三角地區的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先后赴江蘇南通、泰興、蘇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
充分利用《促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堅持“補鏈、延鏈、強鏈”,緊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項目,爭取鋰電池電解液和碳酸酯溶劑、TAC膜材料、二氧化碳深加工等在談項目簽約入園。
還會同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中咨公司等有關專家學者以及園區部分企業深入謀劃園區“十四五”發展,進一步謀深謀細謀實雙招雙引工作。
補鏈,加快補齊產業發展鏈條
“近年來,煤化工園區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全天候、全要素、全力以赴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加快補齊煤化產業發展鏈條。”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煤化工園區深入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努力營造“四最”營商環境。
目前,已建成15公里主干道路、日取水能力36萬噸取水設施、日處理能力10萬噸凈水廠、日處理能力1萬噸污水處理廠、4個1000噸級的散貨碼頭、4個1000噸級的液體碼頭和1個最大吊裝能力為500噸的大件碼頭、6.3公里天然氣供氣管網、11公里集中供熱管網、科技孵化器等公用工程。省危化應急救援淮南淮化隊作為園區應急救援隊于4月20日入駐。
堅持“打開門”“俯下身”“心貼心”地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辦企業所需,持續提高園區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深入開展“四送一服”活動,第一時間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全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全程代辦制度,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各類扶持資金,大力支持入園企業積極開展科技研發工作,為入園企業管理人才落實公租房1100余套,幫助解決中安聯合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40余人次。
強鏈,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煤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當前煤化工園區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煤化工園區負責人說。
全力建好鏈長項目。園區充分發揮一期總投資267億元的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龍頭牽引帶動作用,正在積極推動中安煤化一體化二期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跟蹤洽談甲醇及深加工、高端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鏈長項目。同時,為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并降低碳排放,園區依托并充分利用平圩發電公司富余蒸汽為園區企業實施集中供熱,引進二氧化碳深加工項目實現碳捕集和綜合利用。
奮力推進鏈基項目。以中安聯合為龍頭、以安徽嘉璽為支撐的鏈基項目企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2.2億元、同比增長76.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億元、同比增長90.4%。在中安聯合的龍頭帶動作用和安徽嘉璽的引領作用下,目前已基本達成共識的鋰電池電解液和碳酸酯溶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又是一個百億級產業。
“到2025年,園區預計實現產值3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100億元、稅收15億元。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百億級煤化工產業基地,更好助推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煤化工園區負責人表示。(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