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壽縣小甸鎮,一片片綠油油的水稻隨風起舞,看著自家的稻田,楊圩村村民陶中敏的眼中充滿希望。自從把土地交給村里托管代耕代種,他的土地不拋荒了,每年還能拿到托管保底收益。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創新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堅持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群眾自愿的原則,引導農戶將分散承包的土地委托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合作社面向全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購買耕、種、管、收、售等服務,以“土地托管”降本保豐促振興。
“全程托管”解決后顧之憂
“隨著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矛盾頻發,誰來種田、怎么種田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市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探索集體托管、統專結合的經營模式,促進糧食增產,農戶、村集體、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共贏,取得了降本增效、穩產共贏的效果。”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經營管理科負責人吳震宇介紹。
據了解,我市于2007年開始扶持發展農機專業服務,2010年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試點農業生產托管,為小農戶提供耕、種、管、收、售的“五統一”服務,并逐步深化拓展到全流程的“十二統一”。針對土地流轉經營大戶因市場、技術、資金和氣候風險毀約“跑路”現象時有發生、農戶利益受損問題,我市持續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創新,引導農戶接受農業生產統一經營“大托管”,實現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通過統一技術指導、供種、耕種、統防統治、統一收割等‘十二統一’,我們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業鏈。”鳳臺縣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宏斌告訴記者,2014年,合作社托管鳳陽縣小崗村4300多畝土地的生產經營,當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有了土地托管,俺們成了‘甩手掌柜’!”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74歲農民蘇孝田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兒子媳婦外出務工,22畝承包地不僅沒有拋荒,每年還能獲得幾萬元的收入。”
2019年,我市在鳳臺縣的3個村開展“大托管”試點,8000畝糯稻喜獲豐收,平均畝產增加15%、價格提升25%、畝均效益提高18%。2020年擴大試點范圍,在全市4個縣區72個村推廣農業生產統一經營“大托管”,目前已經有137個村開展近13.5萬畝。
“土地保姆”帶動村民致富
“今年5.6畝土地托管費收益4480元,讓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今年“五一”假期,潘集區蘆集鎮城北村葛莊農戶葛廣樹從打工地回家過節,他告訴記者,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由合作社全程托管,他也可以走出家門務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和葛廣樹一樣,蘆集鎮有7個村的農戶進行了土地托管,托管土地近8000畝。農戶每畝有800元的年收益,村級集體經濟每畝有40元的年收益,合作社針對“耕、種、管、收”的每個環節,組織項目細分、成本定價,讓農戶省心、省力,“實惠看得見”,被廣大農戶親切地稱為“土地保姆”。
針對一些村秋季棄耕拋荒面積較大問題,我市推行“保底式”按季托管模式,由村委會與農戶簽訂單季保底合同,集中托管給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生產經營,次年午收后交還農戶耕種,在避免土地拋荒的同時,農戶獲取保底收入,村集體和合作社獲得經營收益。
根據“保姆式”代耕代種模式,我市針對不愿托管土地的農戶,農戶可以選擇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代耕代種”協議,一季一簽,村合作社按照農戶需求,統一提供小麥或者油菜等作物一站式全程機械化服務,農戶自主經營、自擔風險。
“開展集體托管、統專結合,降本增效、穩產共贏的農業生產統一經營‘大托管’,在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筑牢了基層戰斗堡壘,村集體也實現了增收。”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李艷景告訴記者,2019年鳳臺縣試點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增加5萬元,2020年壽縣村集體經濟收入8460萬元,增長11.1%。
“耕作管家”讓農業變簡單
“土地就像是農民的孩子,土地托管,就像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吳震宇告訴記者,“大托管”堅持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通過專業分工高效服務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質量。2020年,鳳臺縣從94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中遴選出了57家,與7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托管服務協議。
按照“管家式”全程托管模式,我市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確定保底收益標準,與農民簽訂“保底收益+分紅”合同,集中連片托管農戶承包地,統一組織農業生產。同時,縣區農業主管部門在統一生產經營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統一推薦良種,推廣應用農業機械,實現了一村一品和訂單種植。
楊圩村曾經是壽縣72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很多農戶有只種植一季水稻的習慣,土地拋荒現象嚴重。而不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想擴大生產規模,卻無法及時把農民不種的土地流轉過來。
如今,小甸鎮針對種田大戶、外出務工以及老弱病殘沒有勞動能力的耕地承包經營戶,采取股份制經濟合作社“代耕代種”服務,提供一站式全程機械化社會生產服務。小甸鎮黨委書記戴維紀在采訪中說:“農業統一經營不但為農民節約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效益,也為村級集體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更為鄉村振興打牢了基礎。”
“中國農業生產托管看安徽,安徽農業生產托管看淮南。”不久前,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云鶴在調研淮南“大托管”工作后表示:“下一步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為淮南農業生產統一經營‘大托管’建設服務平臺,更好地為淮南開展統一經營的村集體服務,為淮南鄉村振興創新品牌糧食產業鏈。”(特約記者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