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結果報告“出爐”,市審計部門緊盯熱點、難點、堵點,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常態化“經濟體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對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是審計法賦予審計機關的法定職責。市審計局聚焦2020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推動“六穩”“六保”,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揭示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財政公共資金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宏觀及制度層面分析原因,提出健全完善制度的建議,保障公共資金、國有資源、國有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年的財政同級審主要審計了市財政局等部門組織的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情況;對市本級一級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總體分析,并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體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等八家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了重點審計;組織實施了社保基金、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支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資金、基礎教育工程建設項目以及部分政府性投資項目實施情況等專項審計和調查。
審計結果表明,2020年,全市財政工作積極應對新冠疫情沖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障了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平穩健康發展,市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財政收支平穩運行。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財政經濟環境,克服經濟下行、減稅降費和突發新冠疫情等因素對財政收入影響,完善收入預研預判機制,強化財政收入預期管理。統籌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在財政收支矛盾異常突出的情況下,實現了財政收支平穩運行。
民生工作傾力保障。全市教育、衛生、科技等13大類民生支出245億元,增長16.3%,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5%。以33項民生工程實施為抓手,切實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全年投入資金50.23億元,為年初預算的112.4%。把有限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市本級壓減一般性支出0.3億元、盤活存量資金3.9億元,重點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等重點領域投入。加強資金調度,全力保障縣區“三保”支出等剛性需求。
三大攻堅戰精準發力。加大保障脫貧攻堅力度,全年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96億元,實施扶貧項目587個。整合財政涉農資金7.12億元,安排財政資金2.29億元用于資產收益扶貧。持續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年全市財政投入資金14.35億元,重點推進大氣、水、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等專項環境修復。建立健全債務管理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選取優質公益性事業領域重點項目發行專項債券,以合法合規的方式保障重點項目合理融資需要。
財政管理持續提升。推動財政預算績效評價提質擴圍,2020年重點評價項目30個、單位自評項目60個,覆蓋財政資金5.9億元。實施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切實提升票據使用便捷度。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體系,規范閑置資產處置、出租管理,全年通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資產收益7000萬元。持續完善市直預算單位財務集中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具有淮南特色的三級預警系統。
年年開展本級預算執行審計,考量的是審計機關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對黨委政府關注、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準確把握。市審計局在謀劃年度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時,根據政策環境的變化和熱點的轉換,實時調整審計的重點和范圍,不斷將新領域、新政策、新要求體現在預算執行審計方案中,使每年的預算執行審計都能體現特色、富有變化和具有時代性。
近年來,市審計局緊盯熱點、難點、堵點,將地方政府性債務、社會保障等民生資金、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三公經費”以及財政存量資金等納入預算執行審計的重點,深刻揭示上述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得到了黨委、人大、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積極評價,審計工作報告連年獲得人大常委會與會代表全票通過。(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