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司法局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大通區司法局秉持“司法為民,服務群眾”工作理念和宗旨,踐行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心系群眾、服務百姓,切實將教育整頓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辦事成效,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教育整頓落實見效。
“法治課堂”進校園
清晨的陽光傾灑在校園里,司法行政干警與九龍崗第二小學的同學們共同種下一棵棵“法治苗”,大家配合默契,有的挖坑填土,有的搬運樹苗,有的扶苗踩實,現場呈現出一幅心系法治、共建法治的畫面。
“種下的雖是棵棵幼苗,傾注的則是滿滿的愛,收獲的將是被法治精神滋養下茁壯成長的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該校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種植“法治林”是大通區司法局為加大宣傳《民法典》進校園及基本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普及法律知識而設立的法治宣傳基地。
在大通區第二小學的法治課上,大通司法所所長石莉莉用播放幻燈片的方式,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們講解了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種類、毒品的危害以及學生們應該怎樣遠離毒品,讓廣大學生深刻了解了毒品帶來的危害,加深了孩子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禁毒意識。同時,石莉莉向全體學生提出倡議,希望同學們“小手拉大手”,帶動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周圍的人一起,珍愛生命,拒絕毒品。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學校法治教育是每位司法行政干警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自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來,大通區司法局通過組織開展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文物保護進學校”以及和學校共植“法治林”等為主題的校園宣講活動,為青少年兒童成長保駕護航。
法律服務近距離
隨著淮南港洛河作業區港口項目的開工建設,陳郢村咨詢征地賠償方面法律問題的村民越來越多,到洛河司法所申請調解土地糾紛的人數也有所增加。洛河司法所司法行政干警意識到,隨著工程建設的深入,土地糾紛將會成為未來陳郢村的矛盾隱患風險點。為將矛盾隱患“抓早、抓小、抓萌芽”,洛河司法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請求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支持,安排律師前往陳郢村開展了土地糾紛專題法律知識講座。
與此同時,區司法局結合“雙提升”工作,要求全體司法行政干警深入社區、村居、家庭開展走訪宣傳活動,常態化在村(社區)設立法律服務咨詢點,開展法律咨詢和服務,為有需求的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做到應援盡援。
教育整頓至今,該區司法局共開展法律宣傳9次,發放和張貼宣傳資料1200余份,現場解答問題300余次,努力使“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深入群眾心中。
遠程探視促改造
“兒子,因為疫情原因,媽媽不能去看你了,你要照顧好身體啊,好好改造,早點回家……”看到視頻里日思夜想在監獄服刑的兒子,監獄服刑人員汪某的母親老淚縱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監獄服刑人員的生活和身體情況成為家人心中的牽掛,大通區司法局充分發揮遠程探視系統便民利民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家庭申請遠程探視,并安排專人負責遠程探視工作,積極與監獄協調協作,讓監獄服刑人員和親人實現網上的“面對面”團聚,使服刑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社會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激發監獄服刑人員努力改造、早日走出“高墻”的信心和決心。疫情發生以來,該區司法局累計接受監獄服刑人員家屬申請遠程探視455次,探視人數達1375人次,對促進罪犯積極改造、維護社會特殊群體和家庭的和諧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