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健身器材、文藝表演舞臺、綠色長廊一應俱全,鄉親們在文化廣場上活動健身,生動演繹著幸福家園的夢想……踏著春日的暖陽,走進潘集區泥河鎮大樹李村,村民李占兵對身邊的變化感觸頗深:“環境好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大學生開始返鄉就業,帶回來新的技術、新的活力!
青山綠水田園美,宜居宜業宜鄉游。近年來,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在特色彰顯上下功夫,在亮點突破上做文章,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潔凈環保、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一幅幅環境優美、產業興旺、村容整潔、文明和諧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美麗“面子”,村容整潔放飛“田園夢想”
“以前啊,村民們生活垃圾沒地方扔就丟在路邊,農田里也到處都是農藥瓶、化肥袋、廢棄大棚膜……”大通區洛河鎮王莊村村民沈傳寬對村里的變化贊不絕口,如今,一幅幅油畫似的風景映入眼簾,拿出手機隨處一拍就是一幅圖畫。
據了解,我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鄉村振興的“一號工程”,按照規劃引領、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注重保護、彰顯特色,長效運行、連線成片的原則,妥善處理“面子”與“里子”關系,由“表”及“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建設,承載著淮河兒女的新期待。我市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突破口,開展農村臟亂集中治理,將環衛保潔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動農村垃圾日產日清。隨著《淮南市美麗鄉村長效管護實施意見》的出臺,市級專項資金對每個建成中心村補助2萬元,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管理維護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沿著壽六路、鳳蒙路、淮潘路,伴隨著連線整片推進,一個個美麗鄉村如彩帶串明珠,錯落有致;結合沿淮湖區洼地搬遷和漁民上岸工程,一批用地集中集約、設施配套完善、環境整潔美觀的居民安置點,打造出一道美麗的鄉村風景。
走進鳳臺縣西淝河岸邊楊村鎮八莊村,整齊干凈的水泥路和青紅色的磚路連通了家家戶戶,干凈的庭院、整齊的菜園、統一的籬笆,不由勾起人們兒時的記憶。鳳臺縣美麗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這里的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正被激活。
強壯“筋骨”,產業引領筑牢“振興基石”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用來形容八公山區妙山村正是恰如其分,桃花、櫻花、梨花競相綻放,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這里的環境煥然一新,也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村里打造了以書茶為主題的特色休閑旅游小鎮,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優勢資源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贝迕褓Z全少的腳步輕快,順著他的指引,山林中的一片民宿映入眼簾,白墻黑瓦、楚漢風格的農家庭院,吸引了周邊的游客欣然入住。
“十三五”期間,我市13237戶農村危房任務全部完成;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建設完成率100%,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建成省、市、縣級中心村美麗鄉村454個,中心村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0%,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100%。
建設美麗鄉村,環境美了是前提,最核心的要求必然是有產業,能富民。只有腰包鼓了,才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我市統籌鎮村建設、環境整治與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大力扶持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提升現代農業、培育“一村一品”,培植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增強美麗鄉村建設后勁。
“應臺孜”西紅柿是望峰崗鎮陶圩村的特色農產品,以皮薄、肉厚、沙瓤、多汁的特點而被消費者喜愛,遠銷“北上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謝家集區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注冊“應臺孜”品牌商標,不僅打造出現代農業“一村一品”,也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泰國艷紅辣椒”銷往“海底撈”等知名火鍋店,“里外農”牌辣椒醬依托“互聯網+”銷往全國,并進駐消費扶貧地方館……在“省級美麗鄉村”田家庵區曹庵鎮宋王村,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當地政府扶持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拓寬了鄉村振興的大門,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厚實“里子”,鄉風文明涵養“秀美村韻”
在油菜花飄香的醉人春風里,記者來到壽縣堰口鎮的許寺民族村,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整齊劃一,風景樹木、運動器材、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嫁到了許寺民族村,村民許志群經歷了從搬出水洼地、住進新家園的變遷!耙郧坝晏斐霾涣碎T,現在可以聚到禮堂看電影;以前天黑沒地方去,現在大家湊在一起跳舞健身……”如今,她不僅做好自家的農活,還成為村里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
從壽縣大鼓、鳳臺花鼓,到潘集采蓮燈、小馬燈,淮南注重發掘優秀民間文化資源,讓傳統文化活動滋潤著鄉風文明。同時,著力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引導廣大農民在參與中受教育,摒棄陳規陋習,提高文明素質,讓農民群眾既享受到現代文明的豐碩成果,又延續文化底蘊深厚的田園風貌。
穆臺村是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也是焦崗湖鎮雨污分流渠最先投入使用的村,如今生態變美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上去了,文化廣場成了老人和孩子們的好去處。焦崗湖鎮文化站負責人胡海章告訴記者,該區共完成了18個省級美麗中心村和4個市縣自主建設中心村建設任務,文化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
村容村貌的改變倒逼村民的文明鄉風,村規民約逐步完善,文明家庭、黨員示范戶、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在淮南,一個“美麗鄉村”全覆蓋,人文和諧、富足美滿的宜居城市已然就在前方。(特約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