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正是出門踏青的好時候。對淮南市謝家集區望峰崗鎮應臺孜劉崗村村民來說,走出家門就能零距離擁抱大自然,徜徉在綠色的氣息中。
“咱這地處采煤沉陷區,從前到處堆積著煤泥和矸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記憶里都是灰蒙蒙的。”劉崗村老村長劉春林說,“現在你再看,這成片的林子一眼望不到頭,樹下還種著花草,春天來了,鳥語花香,滿眼都是綠色!我早晚沒事總愛來這邊散散步,到了周末,附近來游玩的人更多呢!”
謝家集區位于淮南市西部,曾是當地的采煤大區,但采煤沉陷也隨之帶來了發展之痛。近年來,謝家集區緊緊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在采煤沉陷區上做好“綠色”文章。
“我們建立了區、鄉、村三級林長工作機制,形成責任到人、分工明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綠’組織體系新格局。”謝家集區林長制負責人盧忠潤告訴記者,通過推行林長制網格化管理,健全“一林一檔”、編好“一林一策”、擇優“一林一技”、配強“一林一警”、選好“一林一員”,逐步改善沉陷區生態環境。
桂花、黃山欒樹、烏桕……一行行、一片片,在春風的吹拂下,這些經濟觀賞類樹木已經開始吐露新芽。走進望峰崗鎮應臺孜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很難想象這里曾經煤泥成堆、漫天揚塵、土壤污染。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起,當地以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態修復項目作為重點突破口,多部門聯動,先后實施了3期覆土復綠應臺孜煤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修復土地473畝,覆土36萬余方,栽植了經濟觀賞類樹木4萬余棵,林下種植了具有改良土壤環境作用的地保植物白三葉草。這塊不毛之地從此變了模樣,昔日煤泥場已經成為“綠色生態區”。
“隨著增綠補綠,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增速明顯,謝家集區的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等現代高效林業也得到長足發展。如今,沉陷區綜合治理,不僅帶來了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更逐步改善這里的生態環境,實現了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有機統一。”謝家集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秦 龍)(《安徽日報》3月22日二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