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驅車來到謝家集區楊公鎮湯王村。在村子里,記者來到早期共產黨員王培吾烈士的故居。在故居前,楊公鎮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講解員陶燕介紹,王培吾原名王報德,又名王安國,1906年生于安徽壽縣楊公鄉(今屬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湯王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
童年喂豬、放牛,其父在王培吾12歲時,不惜舉債送他入小學讀書。為了不辜負父親的苦心,他勤奮讀書,品學兼優,小學畢業時被學校推薦參加縣中考試,因受到成績平庸的富家子弟排擠,結果未被錄取。隨后,王培吾考入安徽蕪湖省立第二甲種農業學校(簡稱二農)。不久,蕪湖育才中學的學生為反對奴化教育,拒絕讀經禮拜,掀起驅逐美籍校長的學生運動。育才中學學生的斗爭得到蕪湖各校學生的聲援,王培吾也積極參加了聲援活動。通過這場斗爭,社會現實讓王培吾深受教育,他不再埋頭讀死書,而將眼光投向民族和國家,探索改革社會的道路。
1925年春,王培吾在“二農”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上!拔遑Α睉K案消息傳來,王培吾義憤填膺,立即投入“蕪湖各界‘五卅’慘案后援會”組織的各種活動,同各界一起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帝怒潮。一次,據群眾報告,一個買辦與日本領事館勾結,將一批日貨偷運到蕪湖,藏在一個紳士家里,王培吾聞訊,立即帶領幾十名同學趕到紳士家里搜索,不料那個買辦已將日貨轉移。王培吾等跟蹤追擊,終將日貨查獲焚毀。
在楊公鎮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室,記者看到陳列室擺放泛黃的王培吾照片,見證著往昔崢嶸歲月。根據資料記載,王培吾是杰出的紅軍指揮員。1925年9月,王培吾回家探親,由父親安排與一個朱姓女子結婚。不到半月,由于斗爭需要,王培吾又回到蕪湖,繼續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同年12月,王培吾被共青團地委任命為“二農”團支部書記、蕪湖學生運動委員會書記。1926年6月,王培吾經中共蕪湖特支批準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同年夏,共青團蕪湖地委書記周范文因事去上海,由王培吾代理團地委書記職務。
1927年秋,黨中央指派王培吾到蘇聯莫斯科大學深造。1928年6月,王培吾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9年冬,王培吾經過兩年多的軍事、政治學習后回國。到家鄉后,王培吾利用探親訪友的時機,作了一次農村經濟調查。由于時間短促,尚未完稿,他就接到上級指示,奔赴鄂豫皖邊區,參加武裝斗爭。1930年5月中旬,在立夏節起義中創建的紅三十二師,從皖西返回商城,于南溪和紅一軍軍部會合,改編為紅一軍第二師,王培吾奉命到該師任政治委員。
紅一軍完成第一、二、三師改編后,立即在軍長許繼慎、政委曹大俊率領下,向六安、霍山西部的敵人發動進攻,先后收復麻埠等地,第三次攻占霍山縣城,殲敵地方武裝千余人。同年7月初,軍部率第二、三師南下,與中共英山縣委領導的游擊隊會合,決定進占英山。當時,英山為國民黨唐生智部韓杰旅盤踞,開始,紅軍向韓杰旅駐城北金家鋪的一個團發起進攻,未克。7月13日,軍部以第二師突擊金家鋪,以第三師和英山游擊隊布防于金家鋪以南15公里的獅子坳,斷敵后路。戰斗打響后,王培吾等第二師指揮員帶領戰士向金家鋪之敵連續猛攻。敵倉皇南逃英山,王培吾等率部猛追,終于在獅子坳將敵合圍,給予毀滅性打擊。這時,英山城內之敵傾巢出援,紅二、三師又將其殲滅于獅子坳地區,并乘勝進占英山縣城。這是紅二、三師整編后的一次大捷。
英山戰斗的勝利,推動了當地革命工作,鍛煉和壯大了紅軍。當時,紅二師已達1200余人,紅三師也有相當的發展,并且裝備了迫擊炮和機關槍。英山戰役后,王培吾隨紅二、三師立即奔赴羅田,敵人聞風逃竄。
1930年10月中旬,紅一軍在光山召開全軍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改選紅一軍前委。王培吾除繼續留任二師政委外,又被選為紅一軍前委委員。同年11月上旬,紅一軍按中共中央指示進軍武漢,準備向長江岸邊發展。11月24日,敵十三師補充團一個營侵入謝店。紅一軍乘其立足未穩,進行突襲,獲得全勝。30日夜,紅一軍冒雨南下奔襲新州敵地方民團。時敵第二混成旅正從黃安、寧埠南撤,剛剛到新州宿營。王培吾等率二師乘其不備,發起突襲,使該旅死傷慘重。12月,紅一軍東移但店休整,傳達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決議,改變向長江南岸發展的計劃,決定回師皖西,恢復皖西根據地。在王培吾等同志的領導下,紅二師回師東征,斗志高昂。自12月14日起,先后在金家寨、鵝毛嶺、麻埠、獨山、葉家集和蘇家埠等地連戰連捷,殲滅大量反動武裝。后來,紅二師又受命集中兩河口地區,進占葉家集,開辟新區,鞏固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
當時的國民黨安徽省主席陳調元見皖西重鎮紛紛告急,忙令其第四十六師及警備二旅全力防守六霍,伺機向紅軍反撲。敵鄂豫皖三省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鐘亦令其第三十師一個旅由商城侵占金家寨,企圖組織新的合圍。1930年12月29日,敵第四十六師三路向麻埠侵犯,紅一軍根據敵情變化,將主力集中于麻埠地區,準備相機消滅進犯敵之一路,粉碎敵之合圍。12月30日,紅一軍以第一師之第一、三兩團與紅二師第四團迎擊中路之敵于東鮮花嶺。經過四個小時激戰,殲敵先頭部隊一部,后續之敵另一部潰退鮮花嶺東之間興寺,亦被紅一、二兩團圍殲。此時,右路之敵也進到鮮花嶺,軍部立即調紅二師第四團迎擊。王培吾接受任務后,立即帶領紅四團指戰員向左路猛撲。鮮花嶺戰役,斃敵團長以下3000余人,繳長短槍1700余支,迫擊炮數門,電臺一部,取得了巨大勝利。
1931年1月中旬,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在河南長竹園會合,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原紅一軍二師與十五軍第三團合編為第十一師。2月初,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召開擴大會議,正式組成中央鄂豫皖特委和軍事委員會,曾中生任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軍委下設參謀部、政治部、總醫院等,王培吾任政治部主任。
王培吾擔任鄂豫皖軍委政治部主任的時間雖不長,而且是處在戰斗頻繁,物資貧乏、環境艱苦的條件下,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努力工作,廣集群眾的智慧,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在宣傳教育方面,他編發《紅軍須知》作為政治教材,建立連隊上政治課和早晚點名講話制度,軍師兩級出版報刊,連隊出墻報,還建立列寧室,開展文娛活動。在培養干部方面,除創辦軍政干校外,各級政工干部都配備副職,特別注意從實際工作中提高和選拔干部。在對敵工作方面,創造了許多新穎的宣傳方式。注意軍民關系,規定連隊與駐地群眾舉行聯歡會;進行紀律檢查;幫助群眾生產勞動,嚴格執行借物還物,損壞賠償等制度,當時商城群眾流傳這樣一首歌謠:“白匪來了雞鴨狗光,紅軍來了把水擔滿缸;白匪來了糧草都搶光,紅軍來了收割糧進倉!痹邳h團建設方面,除了團以上單位建立和健全黨委和共青團團委外,連隊都建立黨支部,培養和發展黨員。據當時十師、十一師統計,兩師黨團員共2437人,由于這些黨團員都是部隊的骨干,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
1931年11月中旬,在“肅反”運動中,王培吾被錯誤殺害,時年25歲。
1945年,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培吾得到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恢復了黨籍,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記者 李 鈞 李 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