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蜀產業園同心共進譜新篇
距離合肥新橋國際機場9公里,距離合肥市區27公里,處于新橋空港新城核心區,優越的區位優勢賦予了壽蜀產業園發展的根基;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安徽自貿試驗區啟動、空港經濟示范區建設……一系列政策優勢為壽蜀產業園發展帶來機遇。
自2012年,安徽省啟動南北共建園區工作以來,作為合作園區之一,壽蜀產業園充分發揮合肥市蜀山區和淮南市壽縣的合作共建優勢,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良好機遇,加速構建特色鮮明現代產業體系,為壽縣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注入新動能,逐步探索出一條合作共建園區良性發展路徑。
抓機遇,科學定位產業提升綜合實力
“園區在更好融入合肥都市圈、做好產業承接轉移的基礎上,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將園區打造成合淮工業走廊先行區、空港新城核心區、壽縣經濟發展龍頭區、全省合作共建示范區。”產業園管委會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九年來,壽蜀產業園按照“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現代產業新城總體要求穩步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明晰定位,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產業園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實施精準招商,發揮共建優勢,突出承接互促功能,尤其是加強與合肥各類開發區對接,與合肥優勢產業形成“補鏈、強鏈”,目前產業園區內50%以上企業均來自合肥。2020年,壽蜀產業園在經濟形勢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良性發展態勢,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1個,新入庫億元以上省外項目15個;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累計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1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2.7億元,同比增長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11%。目前,園區共入駐企業160余家,其中“四上”企業32家。
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加速發展。產業園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壽蜀產業園結合合肥汽車及零部件、白色家電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依托共建優勢,確定了環保新材料、智能家電及配套、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的“新電汽”特色產業定位。目前,園區內“新電汽”產業相關企業共80余家,占入園企業總數近60%。這些企業正在加速形成聚集效應,不斷拉長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
顯成效,發揮輻射效應帶動全面發展
作為省會發達城區和相對落后縣域牽手共建的產業園區,壽蜀產業園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壽縣鄉村振興、縣域經濟和城市社會全面發展。
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現代產業園。為帶動全面發展,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壽蜀產業園按照“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建設目標,堅持將發展工業制造業和建設公共設施及生活配套服務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園區32公里長的“七縱五橫”骨干路網全部建成通車,配套供水排水、供電、天然氣、通訊、網絡設施等建設完備;2020年,園區成功引入合肥熱電集團,承建新橋地區集中供暖設施;累計投資1200萬元的“智慧園區”一期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完工,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全面完成;園區景觀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依托園區自然稟賦優勢,形成“推窗見綠、開門見花”的靚麗風景線。近年來,產業園區一直統籌產業發展和城市業態培育,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動。
產業帶動,助力扶貧帶動就業助發展。產業發展是帶動就業實現脫貧的重要途徑,園區內企業的快速發展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實現增收。據統計,目前園區共吸納周邊鄉鎮務工人員6千余人,每人平均月收入可達3500元。為進一步鼓勵園區內企業帶動脫貧,產業園創新出臺針對園區企業招聘貧困戶家庭就業具體獎勵辦法,已累計獎勵金額100余萬元。幫扶轄區內六個村開展扶貧項目,近3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000多萬元,現在6個村已百分之百脫貧摘帽,其中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位列全縣村集體收入第一名和第二名,成效顯著。
等高對接,發揮共建優勢凝聚發展合力。為充分發揮共建優勢,產業園秉承“輸血”與“造血”并進的合作共建模式,激發產業園發展的內生動力。跨市合作辦學的合肥市五十中東校壽蜀分校,有序應對疫情,順利完成第二學年的招生工作及新教師錄用工作,進一步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積極對接合肥市公交集團,連接合肥城區和園區的808路公交線于去年11月24日正式開通,規劃中的機場S1號軌道交通線,合淮、合六城際鐵路也將在園區周邊設置站點,產業園與合肥都市圈的聯系越發緊密。
求發展,依托共建優勢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近年來,產業園以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強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效,扎實推進園區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綜合實力。
以發展為目的,創新方式強化金融服務。2020年,壽蜀現代產業園在淮南市率先設立5000萬元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現在已完成首期兩家申報企業盡調工作;深化政、銀、企之間合作,積極引進金融機構,目前已有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兩家網點入駐園區;與金融擔保機構廣泛合作,開展“政銀擔”和“稅融通”業務,組織召開多場銀企對接會搭建企業融資平臺,成功幫助華旦機械、藍訊電子等多家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以務實為核心,完善制度做強招商。產業園結合自身實際和產業發展需求,創新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意見》《租賃標準化廠房企業獎補政策》及其他相關扶持措施,截至目前,累計兌現各類獎補資金6000多萬元。
以服務為根本,轉變職能優化環境。一年來,產業園加速智慧園區建設,完成“最多跑一次”服務改革;打造“一企一策、專企專人”服務品牌,把親商助企的觸角延伸到招商引資新引進、新簽約、新落地項目的全程服務當中。(記者 賈靜 通訊員 季云岡 李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