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堅持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穩就業齊頭并進,全市總體就業形勢保持平穩。截至9月底,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完成3萬人,序時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5%,城鎮登記失業率3.25%,控制在省4.5%目標值內。
我市建立完善了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各縣區政府也成立了相應機構,及時會商、統籌協調,確保就業工作順利開展。今年又建立了專門保居民就業的會商機制,加強保居民就業工作統籌調度,積極防范和應對失業風險。同時,堅持落實社保費減、免、緩政策,免征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約3.9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擴大失業保險享受范圍,失業保險費返還比例由50%提高至100%,返還失業保險費7133萬元。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發放小微企業新增就業崗位一次性補貼101萬元、中小制造業企業和中小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385萬元。
此外,我市進一步強化幫扶舉措,促進重點群體就業。農民工就業方面,建立了上下協同、雙向對接、部門聯動三項機制,積極做好農民工疫情期間返崗工作,組織開行返崗專車、高鐵專列,促春節前返鄉農民工安全返崗復工。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目前,已開發就業見習崗位2692個,招錄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300個,招募“三支一扶”人員32人,全市事業單位兩次招聘879個崗位中637個崗位專項用于招聘高校畢業生,發放2736名在淮院校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410萬元。退役軍人就業方面,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通過網絡招聘會發布就業崗位2435個,組織現場招聘會12場次,提供就業崗位6169個。支持退役軍人自主創業,359人參加技能培訓,發放退役軍人創業擔保貸款115萬元。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方面,將3500余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納入就業困難人員幫扶范圍,每年由市財政代為繳納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費1900余萬元。建立了零就業家庭幫扶機制,做到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積極推進失業登記工作,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縮短受疫情影響登記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時間,實施就業援助和幫扶。
我市還深入貫徹落實技工大市建設政策,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完成以促進就業為目標的就業技能培訓25665人,以穩定就業為目標的企業新錄用員工崗前技能培訓24538人,以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要求為目標的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23729人。同時,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1億元,扶持創業3365人,帶動就業1萬余人。在去年建成4家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帶動約1000余人創業就業的基礎上,今年又在田家庵區、大通區和毛集實驗區建設了3家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記者 賈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