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稻晾曬,栽種席草,耕地種麥……”日前,記者跟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駐壽縣板橋鎮鄒祠村扶貧工作隊入戶走訪,看到鄒祠村一派繁忙景象。收官之際,扶貧干部的腳步更急促了,工作隊從工作經費中節省的6000多元購置100多袋大米為在家的貧困戶送去。
“金書記,你們來啦,看看我養的50只大白鵝。”鄒祠村老郢二隊貧困戶李亞群激動地向扶貧工作隊隊長金新打招呼,李亞群家養的50只皖西大白鵝個個膘肥體壯,羽毛潔白,看到有人靠近昂頭“哦哦”鳴叫,每只大白鵝都有十幾斤。“李大姐你的養鵝技術真是一流的,明年我們繼續支持你養鵝致富”。金新豎起大拇指為李亞群點贊。
李亞群一家3口人,李亞群與丈夫周格都患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2016年,經過精準識別,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為他家落實了健康扶貧、產業扶貧、光伏扶貧政策,并介紹李亞群兒子周大江外出務工,幫助她家安裝了自來水,2017年李亞群戶成功實現脫貧。
今年,脫貧戶周格家的總收入將達到39460元,其中務工收入26000元,種養殖收入13000余元,家庭人均收入13153元,這些收入不包括未出售的50只白鵝和今年剛收的4000公斤稻谷收入。
“金書記,明年我家的收入肯定比今年還要多。要不是黨的扶貧政策好,這些我想也不敢想呀……”周格動情地說。
貧困戶李元中2017年5月被識別為貧困戶,李元中2016年被查出肝癌,一家3口感到就像天塌了一樣,高昂的治療費用,讓他一度放棄治療,工作隊與村兩委及時將該戶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該戶落實了健康扶貧、產業扶貧、低保兜底、產業帶動、危房改造、安裝自來水、就業扶貧等幫扶措施,2018年李元中戶成功脫貧。“俺家元中的命是黨給的!沒有扶貧好政策就沒有我們現在的這個家。”其妻龍宏悅激動地說。經核算,該戶2020年收入42318元,人均14106元,龍宏悅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鄒祠村安城西圩組周敬紅家,新建兩間平房墻體潔白,紅色的大門顯得格外喜慶,周敬紅正在忙著晾曬剛收下的大青豆。周敬紅左腿高位截肢,兩手拄著雙拐行動不便,熱情地讓我們到屋里坐。“周哥不要客氣,稻子今年收成怎么樣?你哥周敬圩呢?”金新問道。“要種麥子了,俺哥上街買肥料去了,今年種了二十六七畝稻,收了3萬多斤稻子。”周敬紅笑著答道。周敬紅1986年在上海打工因車禍高位截肢,當時周敬紅兒子周永才7歲,妻子離家出走,哥哥周敬圩兄弟情深不離不棄相依為命支撐著這個困難家庭,到現在也沒有成家,該戶2014年經識別為貧困戶,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為該戶落實了健康扶貧、社保兜底、光伏扶貧、金融扶貧、危房改造、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安裝自來水等幫扶政策,2017年成功脫貧,周敬紅肢體殘疾不能干重活,但他有養殖白鵝技術,工作隊就免費為他家提供40只皖西大白鵝鵝苗,2019年實現白鵝收入5000多元,介紹周永到上海服裝廠務工每月收入3000元,周敬圩不等不靠,不光種好自己的農田還流轉了20畝地種植優質稻和栽席草,駐村工作隊協調糧油有限公司免費為他家提供優質稻種30斤,并以高于普通稻價每斤0.2元進行收購,2020年該戶總收入43377元,人均收入14459元,今年稻谷又獲豐收,加上席草和務工收入明年人均可達20000余元。
接下來工作隊一行又走訪了周咨、周化、李支奎等幾戶五保貧困戶,他們在落實養老保險、特困供養金及集體資產收益分紅后人均也都達到9000元左右。
鄒祠村152戶402人貧困群眾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扶貧工作隊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發展白鵝養殖和席草種植以及務工收入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目前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通過產業和就業實現脫貧的比率達到100%,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丁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