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集貢米、金絲絞瓜、綠豆粉皮……10月16日至17日,淮南市潘集區組織200多種特色農產品來到該市人流量最大的商業廣場展銷。
“昔日皇家貢品、今日百姓首選。”佳益米業負責人潘洪波在自家展臺上打開一個電飯煲,立刻飯香四溢。
“店集貢米可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帶動當地的100多戶扶貧戶脫貧致富呢。”潘洪波告訴記者。
近年來,潘集區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建設消費扶貧“三專一平臺”、推進政府采購扶貧產品、實施產銷對接等系列活動,讓農產進城有門,農民增收有路。
“我們的88個扶貧產品已列入《全國扶貧產品目錄》。”潘集區扶貧辦負責人說,今年9月份以來,該區已實現消費扶貧金額3480萬元。
潘集區祁集鎮許崗村村民許克騰去年脫貧的秘訣便是金絲絞瓜。現在,他有10個大棚,種植的金絲絞瓜、黃心烏都是沿淮特色農產品。在展銷會上,他向顧客展示金絲絞瓜的吃法,引得眾人駐足觀看,僅僅1個多小時,一筐瓜便已見底。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潘集區將建立特色扶貧農產品進城展銷機制,通過集中展示推介特色農產品,幫助貧困群眾賣個好價錢的同時,也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市民對有機綠色、特色多樣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100多公斤干辣椒、100多瓶辣椒醬銷售一空,兩天的展銷會讓潘集區夾溝鎮夾溝村黨支部書記陳亮收獲頗豐。他告訴記者,種植辣椒不僅產量大,還可以深加工。通過展銷會,村里已與一些市直機關和企業洽談對接,建立了長期定向采購合作和直供直銷。(安徽日報記者 孫玉寶 通訊員 柏 松)(《安徽日報》10月19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