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果無花游人嘗,清熱生津自甜美,待字深閨墻外香,鄉村振興奔小康!”今年的中秋國慶假期,湯本雙的“開心農場”可是格外忙碌,上門采摘的游人絡繹不絕,一箱箱“無花果”被運往農批市場……在謝家集區楊公鎮陳廟村,這一綠色農產品已成為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品牌。
一花一世界,一果一境界。對于湯本雙來說,放棄經營了20多年的玉器產業,回到家鄉打理土地,不僅僅是返鄉創業的勇氣,更是一種新農人的理想和情懷。
“20年前還在家鄉的時候,我就種過葡萄,種過草莓,發展特色農業一直是我的一個夢!”今年48歲的湯本雙告訴記者,外出闖蕩這么多年,在全國各地跑玉器市場的同時,每到一處,他都會格外關注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思考著未來的路。
2018年,湯本雙從城市回到農村,回到那片生養自己的土地,同時也帶回來了“無花果”的種植技術和自己的夢。
“無花果具有潤腸通便、健胃消食、防癌抗癌之功效,不打藥無殘留,是優良的綠色農產品。”漫步在自己的果園,望著枝頭的果實,湯本雙的眼里充滿了希望:第一年種植,第二年就能結果,產果期在每年的6月至11月,盛果時每畝能有5000斤的產量。
投入50萬元,湯本雙流轉了村里的土地,種苗、疏枝、看園、驅鳥器……第一年8畝,第二年20畝,今年,他的果園已有33畝。
“為了運輸方便,外地的無花果在六七成熟的時候,就摘了下來,有時還會打催熟劑,我們的果子都是八成熟才采摘,所以口感更好,品質更高。”開心農場里的無花果一進入市場便很受歡迎,每斤價格在8—10元,一畝地就有近5萬元的收入。
2019年,開心農場免費開放,無花果飄香十里,大家伙兒在免費品嘗的同時,又看到了新的致富渠道,附近的村民也開始種植無花果樹。楊公鎮黨委書記王煒坦言:“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只有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產品,才能打開致富之路。”
楊公鎮農業部門幫助打井,解決灌溉用水問題,修建路、水等基礎設施,與西商農貿市場對接,將特色農產品打進農超市場,村里也積極協調流轉土地,幫助無花果產業擴大規模。
因殘致貧的貧困戶湯傳紅對易管理、見效快的“無花果”很感興趣,但苦于沒有啟動資金。湯本雙一邊提供一些免費種苗,一邊指導湯傳紅自己育苗,那5畝“無花果”,便是她們一家脫貧致富的希望。
從開心農場里買了種苗,湯多良的8畝無花果也初具規模。每天,湯本雙都要上門進行免費技術指導,他有著最樸實的想法:“我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無花果在上海農超的批發價格在20—28元,是我們本地的兩倍以上,產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我們將進軍一線城市的市場。”“十一”期間,湯本雙在互聯網上與國內幾家大型農超市場對接,線上線下一起發力,讓銷售渠道更加通達。
如今,楊公鎮陳廟村的“無花果”種植面積已達100多畝,5個品種。今年,村里又有20多戶村民向湯本雙預定了種苗。在楊公鎮,無花果產業規模正在不斷壯大。
一葉一果一希望,中秋國慶“雙節”剛過,湯本雙就訂購了烘干機,把無花果做成果干的深加工項目已經開始。除了鮮果和果干,果酒、果醬項目也將陸續啟動,對于他來說,新型農民的特色農業之路,奮斗并快樂著!(記者 柏松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