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對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在國務院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推進會和省、市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工作推進會之后,八公山區立即貫徹落實,迅速全面推進禁捕退捕工作,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切實保護好“母親河”,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
6月底,在省、市打贏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工作推進會電視電話會議結束后,八公山區即召開淮河八公山段全線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會議,會議傳達了國家和省、市會議精神,區宣傳、政法、農水、公安、市場監管、財政、人社、民政等部門和有關鄉鎮街道作了交流發言,表示要高效落實,齊抓共管,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確保“禁漁令”鐵令生威。
及時組織禁捕退捕工作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經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對八區淮河段全面禁捕退捕工作實行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全面徹底精準查清轄區重點水域漁民底數、漁船底數、漁網底數。以實現“水面無捕撈、水中無網具、岸邊無漁船”為目標,按照國家和省、市決策部署,重點清理整治涉漁“三無”船舶,查、治、建一體化推進,實現“六無四清”,即無一條捕撈漁船、無一副捕撈網具、無一個捕撈漁民、無一起捕撈生產、無一起非法偷捕行為、無一野生河鮮上岸買賣,做到問題清、原因清、整改清、責任清。
制定實施方案。制定出臺了《八公山區2020年禁漁期管理工作方案》,明確了自2020年1月1日起,淮河長吻鮠(淮王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八公山區范圍)內,實現六無、做到四清的目標任務。明確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相關職能部門統籌把握禁捕的關鍵環節,查、治、建一體化推進的工作內容。
建立聯合執法機制。由區農水局牽頭,市場監管、公安、海事、鄉鎮、街道參加,組成八公山區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禁捕聯合執法大隊,聯合海事等部門嚴查嚴管“三無”船舶,加強漁政與市場監管部門對接,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斬斷非法捕撈、運輸、銷售、食用保護區漁獲物的地下產業鏈。
加強宣傳做好漁民漁船摸排工作
八公山區農水局先后印發禁漁宣傳材料3000余份,組織兩鎮三街道進行派發,針對從事捕撈的人員進行重點宣傳,并定期回訪;針對淮河周邊民眾進行宣傳發動,告知禁漁期間一切捕撈行為均屬違規違法,并鼓勵群眾監督舉報。
經摸排,全區無持證漁民,摸排船、筏共51只,其中山王鎮13只,2只漁船已勸離,其余11只進行工作登記,八公山鎮38只,涉及31戶,其中水泥船10只,小船28只。現已將摸排到的船、筏全數停靠入港,并規定禁捕退捕工作期間不得再進行任何形式的違法違規捕撈作業。
根據《安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解決捕撈漁民生產生活困難的意見》精神,由于八區無持證漁民,且摸排到的船、筏均無有效的《內陸漁業船舶證書》,故不實行補助。
加強保護區禁捕退捕聯合執法監管
八公山區積極爭取市漁政處、市海事處的支持,結合打擊非法采砂巡查,加強保護區禁捕退捕聯合執法監管。
主動出擊巡查執法。對重點水域發布全面禁捕通告,督查重要河段漁船漁網清理,嚴厲打擊“電毒炸”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清理取締“絕戶網”、涉漁“三無”船舶。及時處置群眾舉報。設立并公布禁捕舉報電話,派專人接聽并受理群眾舉報工作。精準建檔立卡。深化建檔立卡“回頭看”,建立實行點對點、船對船、人對人包保機制,確保底數摸清到位。依法依規處置。推進退捕漁船分類處置、漁具網具集中銷毀,真正實現證注銷、船封存、網銷毀,確保漁船漁具退出到位。嚴格執法監督。重拳出擊、深挖細查轄區涉嫌非法捕撈違法犯罪案件線索,加大從水里到餐桌全鏈條聯合執法監管力度,確保禁捕管理到位。(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