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外貿逆市上揚
今年以來,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需求大幅萎縮,貿易壁壘明顯增加,但我市外貿克服困難,實現了逆勢上揚。
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3.43億美元,增長33.37%,增幅全省第二位。進出口增速高于全省27.8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省28.95個百分點,進口高于全省56.37個百分點。
上半年,我市對外貿易面臨多重復雜不利形勢,針對外貿企業主要困難“從內到外”的轉變,市商務局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建立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包保服務機制,全市107家外貿企業復工率100%;采用微信、短信、電話、QQ等聯系方式,及時發布國家、省、市出臺的疫情防控期間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堅定外貿企業同舟共濟戰疫情、共克時艱謀發展的信心。指導外貿企業及時將我國疫情防控的積極情緒傳遞給境外客戶,消除客戶的擔憂和顧慮,做到訂單不失、渠道不斷、信息不丟。
年初,我市將全年目標任務細化到縣區、園區和重點外貿企業,層層分解責任,實行“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切實調動縣區、園區挖潛積極性。市商務、海關等涉外部門制定推行全程電子通關、網上行政審批等13條便利措施。協調市市場監管局、淮南海關(籌)等涉外部門為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落戶我市開通綠色通道,一周內辦齊全部外貿手續。
針對疫情期間企業無法參展的現狀,市商務局創新辦展方式,搭建連接非洲和外貿企業溝通的平臺,首次舉辦“危機之下、外貿抗疫”線上外貿直播課堂活動,幫助淮南企業在家做外貿、在家找客商、在家確定目標市場,39家企業參與直播并進行線上互動。針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醫療防護用品、治療藥品需求增大,市內80%以上醫用物資、醫藥生產企業無外貿市場、缺外貿人才等情況,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淮南海關(籌)、中行淮南分行等涉外部門首次開展醫療物資出口實務培訓,23家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參加培訓。啟動宣講“大篷車”助力企業“穩外貿”。積極搭建融資對接平臺,組織開展各項銀企對接會,推動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金融保險及擔保機構的合作,同時積極爭取省市財政更多支持,發揮市級1000萬元小微進出口企業專項風險補償資金作用,協調市建行與外貿企業開展信貸對接,為全市24家外貿企業投放貸款5277.9萬元。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對2019年所有出口額300萬美元以下40家小微企業實行小微統保政策全覆蓋。
上半年,我市積極創新方式,拓展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線上經濟,鼓勵傳統外貿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或自營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開拓國際市場。
上半年,我市強化政策促進,優化發展環境。積極貫徹國家、省、市穩外貿工作部署要求,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全年外貿目標任務,出臺系列穩外貿政策,優化外貿營商環境,引導開放型經濟發展重點。結合當前外貿工作,聯合市財政出臺2020年外貿促進政策,兌現外貿促進政策資金1036.5萬元,惠及企業76家,切實幫助外貿企業共渡疫情難關。同時,指導縣區出臺外貿促進政策,切實發揮政策激勵促進作用。
上半年,我市打好短促戰役,加速防疫物資出口。積極做好防疫醫療物資商業出口短促突擊戰。針對當前疫情影響,搶抓機遇,對防疫物資出口企業在生產協調、標準認證、通關退稅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確保出口訂單順利履行。摸排全市醫療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開展防疫物資出口培訓,指導灰熊科技額溫槍、天諾生物消毒液、錦翰服飾隔離服尋找海外訂單,幫助騰沃防護用品有限公司、中視界智能科技、非亞衛生、漢邦希瑞、江中高邦、炬宏貿易等企業做好口罩出口工作,強化醫療物資出口產品質量監督,嚴格規范出口秩序。截至6月份,我市防疫物資出口370萬美元。(記者 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