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創新平安建設宣傳提升群眾參與率和滿意度
7月17日,大通區以“掃黑除惡 凈化環境,共建平安 造福人民”為主題,在南城菜市場開展“雙提升”工作集中宣傳活動。工作人員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現場宣講、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與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聽取群眾對“雙提升”工作的意見建議,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000余份,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調動了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平安建設,宣傳先行。今年以來,大通區把宣傳輿論工作貫穿政法工作始終,創新宣傳方式,努力使正面宣傳更積極、政策解讀更深入、輿論引導更有效,為“平安大通”建設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今年上半年,全區各單位共調度“雙提升”工作達81次,開展各類“雙提升”集中宣傳250余次,集中宣傳參與人員7790余人次,出動宣傳車663臺次,印發宣傳資料17.3萬份,政法干警、網格員走訪群眾2000余次,廣播宣傳約5000余次,LED屏宣傳4300余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294件,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提升政治站位“高度”,增強平安建設宣傳凝聚力
大通區站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發揮黨的政治優勢、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陣地、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高度,堅持輿論先行、全程同步、融為一體,牢牢把握平安建設宣傳工作主動權和話語權。今年上半年,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共先后6次聽取平安建設、“雙提升”工作情況匯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3次主持召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制定印發《大通區平安建設工作督導考核評價機制》《大通區政法(平安建設)宣傳工作考核機制(試行)》,區政府撥付30萬元專門用于開展“雙提升”工作,對全區平安建設及宣傳工作給予資金支持。
拓寬宣傳矩陣“廣度”,提高平安建設宣傳引導力
大通區堅持“線上+線下”開展“雙提升”宣傳,推動平安建設入心入腦。
主動開展線上宣傳。該區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大眾傳播新趨勢,加強以新媒體和自媒體為重點的政法宣傳陣地建設,著力打造政法新媒體矩陣。統籌政法宣傳資源和社會媒體資源,建立平安建設宣傳的大傳播格局,充分利用新媒體“短、平、快”的優勢,把平安建設宣傳活動第一時間轉化為新聞宣傳內容,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傳播載體,以圖解、微視頻、短視頻等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方式,實現宣傳影響力的“溢出效應”。
大力開展線下宣傳。該區創新集中宣傳、群防群治巡邏防范宣傳、流動宣傳車宣傳等形式,提升平安建設宣傳質效。今年以來,區委政法委牽頭先后6次開展“警燈閃爍”宣傳活動,用警燈亮出責任、亮出擔當、亮出態度;先后4次在上窯鎮、孔店鄉、洛河鎮和九龍崗鎮開展“雙提升”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集中宣傳活動,制作宣傳獎品紙杯2萬個、圍裙1萬個、撲克牌1萬個、盒裝紙巾1萬個,現場向群眾分發宣傳資料、發放宣傳獎品、解答法律問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支持大通區平安創建工作,形成“人人都是社會治理參與者、個個都是平安建設主力軍”的良好氛圍。
加強內容挖掘“深度”,增強政法干警典型事例感染力
群眾身邊的典型最具感染力。大通區注重挖掘、總結、宣傳先進典型,抓住先進典型的精神實質和閃光點,深入挖掘動人事跡和鮮活事例,講好政法干警奉獻、拼搏、犧牲的感人故事,推出有溫度、有淚點、有人情味的“暖新聞”,讓疫情防控一線政法干警和平安創建隊伍忠誠無畏、無私奉獻、可歌可泣的形象更加鮮明,讓政法典型宣傳真正能打動人、真正能引發群眾共鳴。
提高走訪宣傳“溫度”,激發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向心力
開展大走訪,群眾心連心。大通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平安建設,對全區各村(社區)明確“雙提升”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包保領導,包保干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同步抓好所包保的村(社區)平安建設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區政法各部門持續開展對5個鄉鎮、街道,61個村、社區全覆蓋的“大走訪”工作,印發4萬份平安創建暨掃黑除惡宣傳袋,4萬份《致全區廣大居民的一封信》、4萬份警民聯系卡,制作約1萬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問卷》《入戶調查表》,入戶收集群眾反映問題并分別移交相關部門、督促反饋辦理結果,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激發了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向心力。(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蘆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