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倉放魚啦!”
日前,記者在謝家集區孫廟鄉柯湖碼頭上看到,一輛魚苗運輸車停放在碼頭邊上,一條碗口粗的長水帶一頭連接著運輸車的魚倉出水口,一頭擺放在岸邊的一塊寬大帆布上,隨著工作人員一聲吆喝,“魚流”順著水帶口傾斜而出,在帆布上呈扇面散開,魚兒歡快地躍入瓦埠湖中,場面十分壯觀喜人。
“水帶里有沒沖盡的魚苗,帆布邊邊角角的地方也還沾有魚苗,大家再仔細用水沖一下,要確保不浪費每一條魚苗,讓它們全數入水。”區農業農村水利局一位負責同志一邊指揮工作人員清理現場,一邊向記者介紹說:“我們謝家集區這次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投放了白鰱100萬尾、花鰱50萬尾,全部都是由專業魚種場經過精心繁育、體質健康、成活率高的魚種,放流苗種通過了專門機構的藥殘檢驗,水產站的技術人員對魚苗規格進行了嚴格抽檢,確保了投放魚苗的成活率。”
“往湖里投放魚苗是大好事啊,咱老百姓一百個擁護。”增殖放流現場,孫廟鄉柯湖村村民劉勝利高興地告訴記者說:“俺在瓦埠湖邊生活了大半輩子了,前些年,這湖里的水越來越渾,水草長得到處都是,下湖捕魚也沒啥收獲。這幾年,政府加強生態保護,每年還往湖里投魚苗,現在湖水清得很,蘆葦蕩里野鴨子、白鷺又都回來了,和俺小時候一個樣。現在捕到的魚也越來越多,昨天俺下湖還捕到銀魚了,這小東西金貴的很,水要不好,是活不下來的。”
“增殖放流瓦埠湖,魚翔淺底浪中逐。水清岸綠環境美,保護生態樂漁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增殖放流是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的重要措施,謝家集區近幾年持續加大漁業資源養護與保護力度,綜合考慮區域水生生物資源現狀、水生生物苗種供應能力、經費投入狀況、適宜水域生境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規劃,增殖放流增加瓦埠湖水域鰱魚種群數量,優化魚類種群結構,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同時也有助于增加周邊漁民收入,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本次放流主要以鰱魚為主,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可以濾食水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起到監測水質、凈化水質的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水質、修復水生態的目的。”謝家集區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今年我們全區計劃放流魚苗600萬尾,放流后期,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將組織漁政人員開展巡湖巡查,嚴厲打擊非法炸魚、電魚、毒魚等違法行為,取締各類違法違規漁具、漁網,為放流魚種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確保增殖放流取得實效。”(記者 蘇 強 通訊員 秦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