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希望的田野 跟進春天的腳步
淮南海關為農產品加速通關搭建“綠色通道”
2月17日上午,淮南海關關員接到了一個來自壽縣晨陽米業有限公司的求助電話,反映該公司有2000噸大米亟待出口,目前出口船期已十分臨近,希望海關能加急辦理通關檢驗事宜。
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當天下午,淮南海關關員立即驅車近百公里趕赴企業現場,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取樣的同時積極聯系協調檢測部門,將原本應一周完成取樣、實驗室檢測過程“加速”至兩天半,為企業節約了4天多的寶貴時間,確保企業克服物流影響順利趕上船期。“沒想到疫情期間,海關行動如此迅速,對我們企業來說,就像早春里的一場及時雨!”晨陽米業公司負責人由衷贊嘆淮南海關特殊時期的暖心幫扶。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疫情無情人有情,危難之中有擔當。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淮南海關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外貿發展,采取積極措施,助力“農字號”企業復工復產,為農產品加速通關搭建“綠色通道”。
淮南海關精準施策,推出防疫情、保民生、穩外貿13條幫扶措施。對轄區企業,淮南海關關員列出清單,一家一家打電話主動了解情況,及時收集掌握企業需要海關幫助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針對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和不易保存的特點及當前復工人員和物流緊張的形勢,淮南海關開辟農產品進出口“綠色通道”,對鮮活農產品優化檢驗檢疫監管流程,實行快速驗放,優先協調安排現場檢驗和實驗室檢測。充分利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互聯網+海關”兩大平臺,通過電話、微信等“無紙化”方式辦理業務,讓數據多跑路,減少人員流動。同時,還做好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海關關員實行全天候輪班作業,為企業農產品出口便利化打造通關“零延時”。
疫情發生以來,淮南海關助力企業出口大米、速凍山芋、龍蝦仁、河蜆等農產品共7批次2070噸,貨值近100萬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無農產品出口,真正實現了逆勢強力增長。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