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
雨水至,春播忙。翻地、挖溝、撒種……在潘集區高皇鎮孫崗村扶貧產業園里,脫貧戶孫家成戴著口罩、揮舞著鋤頭,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忙得起勁。
“與種植大戶不同,普通農戶、貧困戶生產規模較小,一般不會提前預備種子種苗,新冠肺炎疫情對他們的春播影響可能更大!蓖蝗缙鋪淼男鹿诜窝,阻礙了交通,影響農產品運輸、農資供應,給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業等帶來困難,影響他們的經營性收入。
孫家成在2018年順利脫貧,他在孫崗村扶貧產業園里建了7個蔬菜大棚,占地4畝多,春季種酥瓜、秋季種蘿卜,一年可獲得4萬多元的收入。年前蘿卜獲得了豐收,而年后受疫情影響,買不來酥瓜種苗,愁壞了孫家成。
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時一誤,耽誤一年。對于剛剛脫貧的貧困戶更是等不得、誤不起。”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市地震局駐孫崗村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面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值班制度;一面統籌抓好脫貧攻堅,組織貧困群眾對已經成熟的應季蔬菜進行搶收,及時補種生長周期短的綠葉蔬菜保證市場供應。
農時不等人,剛剛出列的孫崗村正處在鞏固脫貧成果的關鍵時期,整個扶貧產業園承載著全村37戶94位貧困人口的致富夢想,不能被一場疫情付之一炬。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協調,摸清摸實全村菜種、化肥、農藥等需求量,主動對接農資經營單位,要求在合法經營并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保障對廣大農民尤其是種糧大戶的供應,針對現階段出行不便的現狀,對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提供農資配送服務。
“只需一兩天時間,我把地全部翻一遍,秧苗一到,馬上就能種上,一天都不得耽誤!惫ぷ麝牶痛鍍晌饬藢O家成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應急期間,我市出臺多項舉措,支持農業生產和農企持續發展,積極調運和保障蔬菜種子,指導育苗企業有序開展種苗集中生產供應,及時為種植戶提供種苗,力促及早播種定植,扎實做好有效保障農業生產,促進農業企業,特別是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
人勤地不懶,解決了種子問題,農業種植大戶和部分種植合作社面臨春耕備耕用工難的問題。壽縣澗溝鎮東距縣城15公里,耕地面積共10.6萬畝,其中,北部灣區青毛豆種植面積共3.6萬畝,大棚和旱地蔬菜共6000余畝,有胡蘿卜、西紅柿、大蔥等各類生產基地20余個,稻蝦養殖、瓜蔞種植等農業種植合作社更是遍地開花,是一個具有農業特色的鄉鎮,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春耕備耕,用工缺口尤為突出。
鑒于出行管控的客觀條件,澗溝鎮靈活方式,疫情防控黨員巡邏隊和志愿者們走村入戶,動員村民們戰疫情、搶農時,同步做好春耕備耕宣傳,確保農民動起來,土地用起來。動員各村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在各產業園、扶貧基地實現就業,這樣既做到了“人不動、車不動”,阻斷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又為家鄉農業生產做足了貢獻。
全市各縣區通過就地就近解決就業,提供重點工程、項目用工崗位,適度開發疫情防控扶貧公益崗位等措施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減少疫情對脫貧攻堅成效的影響。對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積極發動本地企業、合作社、農業基地等開發一批就地就近就業崗位。
“‘戰疫’需要細致冷靜,我們每天入棚的工人都佩戴口罩,分散就餐,上下班各測一次體溫,現階段也主要招聘鎮內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保證生產正常進行!睗緶湘偡佃睔w真產業園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大棚正在積極育苗,將全部直接配送給區內有需求的貧困戶、種植散戶使用。
不僅要“收得上來,種得下去”,更要“賣得出去”。大通區孔店鄉草莓種植面積9000余畝,覆蓋河沿、歡燈、胡拐、新街等11個行政村。受疫情影響,草莓一度出現了滯銷。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在微信工作群里發出一條“暖心倡議”,全區黨員干部積極伸出援手,上演了一場“愛心接力”。大家不僅自己購買,還動員親戚、朋友購買;同時,紛紛在朋友圈轉發,吸引更廣泛的愛心人士伸出援手,累計銷售草莓2萬余斤。
為解決草莓種植戶長期銷售問題,大通區堅持政府搭建橋梁、市場化運作,創新草莓種植大戶代銷模式,拓寬草莓銷售渠道,推動草莓市場逐漸回暖。種植大戶景圖義利用自己的銷售渠道,成功把孔店鄉草莓代銷到北京、天津等城市,讓草莓賣出了好價錢。
為切實防止農產品積壓,我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項行動,積極推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八進”行動,鼓勵定點幫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定點采購幫扶縣區貧困村的農副產品,組織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工作,構建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體系,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的農副產品銷售問題。
“天將化雨舒清景,萌動生機待綠田。”孫崗蘿卜已經做出了品牌,根本不愁賣;潘集酥瓜遠近聞名,供不應求。有了黨的好政策,有了干部的幫助,有了好品種、好技術,我再也不會成為貧困戶!睂O家成對戰勝疫情信心滿滿,對脫貧致富信心滿滿,對未來生活信心滿滿。(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