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系列報道⑦城市社區篇
最強動員 最嚴管控 最大合力 最暖關懷——
力量下沉,筑牢社區疫情防控最強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城市社區無疑是重要“戰場”之一。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社區動員組織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社區群眾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進行最強動員,防控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
1月24日,我市發布《倡議書——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號召廣大市民春節期間盡可能居家不外出走親訪友,少聚餐、少聚會、少聚集,減少與他人接觸。
2月4日,《致全市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的一封信》,號召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堅持“沖鋒在前”,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發動群眾,以高度的責任擔當構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2月8日發布了《關于全市實施封閉式管理的通告》,提出了全市所有住宅小區(村莊)和單位等實施封閉式管理等舉措。
……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密集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對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社區防控力度持續加大,措施不斷加強,網絡越織越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各縣區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嚴格部署社區防控措施,組織街道、社區開展宣傳動員、走訪排查等工作,打響了群防群治的疫情阻擊戰。田家庵區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全面實施“十個一”防控措施。鳳臺縣將城區17個社區劃分為57個網格,全面構筑三級網格化防控體系。大通區建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監測、評估、預警、反應機制,強化對轄區內重點地區返鄉人員的走訪摸排和服務管理。
廣大鄉鎮(街道)、村(社區)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守土擔責,舍小家為大家,拉橫幅、貼公告、入戶走訪、移動小廣播,不怕“跑斷腿”“說破嘴”,一家又一家、一遍又一遍,把黨和政府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措施、防控知識宣傳到每家每戶,廣泛動員組織凝聚群眾,增強了廣大居民萬眾一心戰勝疫情的信心信念。
落實最嚴管控,社區封閉管理筑起“防火墻”
“28棟樓的住戶,請下樓來領取出入通行證。”2月4日傍晚,田家庵區舜耕鎮惠利社區工作人員分組包干,把社居委剛剛制作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出入通行證發放給轄區居民。
從2月4日上午,田家庵區以區指揮部的名義,發布了關于實行社區(村)居民出行管控的通告,決定自當日12時起,在一級響應期內,全區關于實行社區(村)居民出行管控,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最大力度控制疫情傳播,最大程度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與此同時,潘集區、大通區、八公山區、壽縣等縣區也紛紛發布公告,在一級響應期內,在轄區范圍內的村莊、居民小區、單位,實行居民出行管控措施。
2月8日,淮南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了《關于全市實施封閉式管理的通告》,社區封閉的嚴管措施覆蓋了全市所有住宅小區(村莊)。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社區擔起了“守住門、看好人”的職責。“您好,請出示您的出入證。”“我就住在這個社區,你們應該認識我啊,我就出去買點菜。”“那也不行啊,沒有出入證一律不準外出,麻煩您配合一下。”2月9日一早,家住壽縣壽春鎮新民社區的王惠芬女士就吃了個閉門羹,好說歹說,社區工作人員就是堅決不讓她出巷子。
“您好,請出示您的出入通行證,做個登記,測量一下體溫。”“對不起,我們小區實行嚴格的管控,所有人員憑出入證進出,外來人員一律不讓進。”“您好,明天不能再出來了,每戶兩天出來一次,可以一次多買一些易儲存的蔬菜。”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個城市社區,這樣嚴格檢查檢測的場面比比皆是,各個小區都實行封閉管理,有人員24小時值班。
在田家庵區惠利花園城翰林華府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封閉式管理后,有幾個變化:以前小區有四個出入口,現在減少為一個;業主憑出入證(車輛憑單位證明)出入,其他非本小區人員和車輛一律嚴控;之前只對進入人員登記、測體溫,現在對外出人員也登記、測體溫;快遞、外賣不準進入小區,由業主自取。”
據了解,各縣區對出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小區,所在樓棟單元一律實行了全封閉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一律實行了定點隔離,及時切斷疫情傳播渠道。
形成最大合力,黨員干部下沉社區第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義務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2月7日上午,正在通過八公山區畢家崗街道新建社區開展“社區吹哨、黨員報道”微信平臺進行社區報到的黨員陳雷說。
為進一步發揮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社區一線防控力量,市委組織部發出了《關于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提出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在疫情防控中做到“八帶頭”的要求,并組織開展了“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活動,動員全市在職黨員積極進社區報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開展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當好住宅小區“守門員”,織密社區疫情“防控網”。
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紛紛投身到社區一線的疫情防控中。“唐書記,您看我能做點什么”“唐書記,我來報到了,聽您的指揮”……在謝家集街道紅輪社區,正在社區黨組織為人手不足而發愁的時候,轄區內40多名黨員主動請纓,成為了網格員,各自負責一片,投身到了疫情防控一線。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有10000多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組成黨員先鋒隊,積極配合社區、物業公司,做好政策宣傳、值班守崗、樓棟觀察、義務巡邏、日常消毒、管控監督等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中,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還有許許多多的老黨員、退役軍人、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社會工作者……主動投身社區戰“疫”,奮勇當先,以實際行動彰顯著奉獻互助與責任擔當。
力量在社區一線凝聚,愛心也向社區一線涌來。在淮南高新區,看到連日來安理社區黨員干部一線辛苦值守,在英倫聯邦小區經營蘭州拉面生意的冶力沙海一家,連續多日向多個監測點執勤工作人員送去了200多碗熱騰騰的拉面、蓋澆飯,支援一線戰“疫”;在淮南經開區,愛心企業淮南市中隆糧油有限公司積極籌備生活物資,來到轄區各村、社區監控點,給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值班工作人員送去溫暖;在田家庵區,在北京工作的淮南籍小伙趙乃輝連夜驅車千里,將從俄羅斯緊急采購的2萬只醫用口罩捐贈給基層社區防控一線。
送上最暖關懷,社區工作人員化身“代辦員”
針對小區封閉甚至樓棟全封閉帶來的居民生活不便,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干部全方位搞好服務,主動承擔“代辦員”角色,用暖心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稱贊。
“感謝社區為我們送來蔬菜。”“辛苦了,給你們一個大大的贊。”田家庵區洞山街道陽光國際城西區C座的業主微信群內,居民們紛紛點贊發言。
2月5日晚,在陽光國際城西區C座確診有新冠肺炎患者后,該區依法對小區樓棟77戶居民進行為期14天的全封閉式居家隔離觀察。為做好隔離居民的居家服務,社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做好公共區域每日消殺的同時,及時為隔離居民代購蔬菜、糧油、生活日用品等物資,代辦燃氣繳費、代取快遞等服務,為隔離居民提供暖心服務,贏得群眾稱贊。
讓群眾少出門、不出門,社區工作人員多上門、多跑腿。“我們多做一分,疫情風險就會少一分。”這是廣大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心聲。
謝家集區全面落實包保責任制,各社區運用“九個一”(一張聯系卡、一封倡議書、一封慰問信、一支體溫計、一瓶消毒液、一盒口罩、一袋米、一桶油、一包蔬菜)的方式,想方設法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及時解決居家隔離人員的實際困難,讓居家隔離人員真正感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八公山區畢家崗街道對居家隔離實行“四包一”工作模式,即由一名班子成員、一名社區書記、一名社區網格員、一名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成立居家隔離服務隊,對居家隔離人員實行一對一服務,做到每日一次集中消殺、每天兩次暖心電話、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
毛集實驗區為隔離人員建立“居家隔離連心群”,架起政府、社區、家庭相互對接的“橋梁”,社區通過“連心群”落實隔離人員居住、飲食、消毒、照護、就醫“五大需求”,讓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疫情面前,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化身為代辦員,為小區居民提供各種生活服務,沒有驚心動魄,卻最溫暖人心,用心用情去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共同呵護守好社區的大門。(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