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校理論研究與宣傳戰線上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生氣蓬勃、盎然奮進的新時代中,由衷希望自己能夠積極參與,務實作為,爭取勇立潮頭,力展所長,為國家民族發展的偉大事業貢獻應有的力量。基于此,從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系列講話精神著眼,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青年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學術職責與社會擔當等切身問題,略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第一,青年知識分子應牢記自身的時代使命,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深切期待,不辜負黨和國家、人民的事業發展需要。青年知識分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承載國家科學文化事業不斷進步的希望所在。因此,需要著力培養三種良好的自覺意識:
1.對國家現階段所處重大戰略轉型期的政治敏感意識。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從過去較為貧弱的大國狀態,迅速轉變為走向富強的歷史階段,已從“守成大國”向著“崛起大國”昂然邁進。但在這一時期,國家仍面臨許多來自內外部的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戰,而要有效應對與解決這些難題,就需要知識分子發揮出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撐和思想支柱的關鍵作用。在知識分子群體中,青年學者以其蓬勃的朝氣、強烈的闖勁、敏銳的創造力成為特殊的主體構成,在他們身上集中反映出我國直面轉型挑戰所必須具備的奮進力量和持久底蘊。只有青年知識分子對國家發展大勢產生內在的政治敏感,才能促其深思自身所應承擔的時代使命。
2.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形勢的學術反思意識。隨著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我國已擁有新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如何在國際舞臺上構建起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掌握理應具有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話語權,成為時代性的重大課題。青年知識分子對此需有深刻認識,要看到國家話語體系的形成離不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這也正是當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迫切需要實現重大推進發展的關鍵所在。青年知識分子代表著中國學術界的有生力量和未來希望,更應對這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形勢密切關注,展開相應的學術化反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自覺的理性認識和把握,進而結合自身的專業發展特點,采取務實的行動,積極有所作為。
3.對自我學術發展與國家發展命運的歷史擔當意識。青年知識分子的學術發展,并非只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始終與國家社會的命運緊密相關,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青年知識分子在追求個體的學術價值實現及美好理想的過程中,也應學會反觀自身的現實局限,對個體需求有所突破,能上升到國家需求的廣闊層面,讓自我學術發展和國家發展相一致,對后者內生出理性的歷史擔當意識,變“小我”為“大我”,更好地發揮所學之長。
第二,青年知識分子應明確自身的學術職責,嚴謹治學,求真務實,不斷取得優異成果,對國家社會發展起到切實有力的推進作用,也彰顯出自身可貴的學術價值。
1.堅持科學求真的根本態度。哲學社會科學雖然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學的特點,但與后者一樣,也必須符合科學研究的一切本質要求和方法論屬性,必須體現出求真去偽、求實去虛的學術內涵。對青年知識分子而言,堅持踐行這種從事學術研究的根本態度與理念,關系其一生的長遠發展,不容忽視。由于受到當前階段學術評價體系以及社會環境的過于功利化的消極影響,有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可能會出現偏離科學求真原則的錯誤行為,對此需要從現有科研機制的改革和青年知識分子的主體修養兩方面來予以矯正,引導青年知識分子嚴格遵行科學研究的求真之路,能“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真學問”,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
2.堅持求異創新的科學思維。當前國家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轉型時期,原有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正在深刻的變革調整中,與此形勢相適應,科學研究創新發展的加速推動,成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實際工作。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也要順應這種國家發展的大形勢、高要求。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強化自身“求異創新”的科學思維,敢于對國家發展中重大的現實問題展開深入的理論探討,尋求有效合理的解決途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思想新學說,才能為轉型時期國家更好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推動,發揮出建設性的作用。
3.堅持務實切用的實踐取向。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更要不得一絲浮夸。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發展,需要青年知識分子腳踏實地,既能以“實心治學”的精神對待學術研究,也能以“實學興邦”的態度來處理好學術研究的科學性和現實性的關系,為國家發展謀實策、出實招,起到切實有益的作用。與國家發展一樣,學術發展也要有“夢想”,但青年知識分子的夢想之基就在于實意為學,實力致用。學術步伐邁得越是堅實,青年知識分子的學術前景就越是廣闊,對國家發展可預期的貢獻也越大。
第三,青年知識分子應勇于擔當自身的社會責任,既能在學術研究上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能憑借較為深厚的人文修養蘊涵,對社會發展中文化價值觀念的良性構建發揮重要影響。
1.要有直面和解答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學術擔當。青年知識分子盡管在學術成長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仍處于不斷成熟發展的過程中,但在研究中卻不應忽視或回避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理論探討,而是敢于突破自身的條件限制,展開深入剖析,能提出具有真識卓見的學術見解,表現出“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國家民族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的學術擔當。
2.要有勇于規范和矯正社會價值取向的人文擔當。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青年知識分子一般主要在高等學校、人文科研機構以及思想宣傳部門工作,這種學術研究與工作的特定性質,對青年知識分子所應有的社會擔當也形成特殊的實際要求。青年知識分子作為社會發展中受教育程度較高、人文價值意識較自覺的主體構成,對社會良性發展不僅有著科學研究上的重要職責,而且有著人文價值影響的當然責任。面對各種不良的社會現象及問題,青年知識分子不僅需要通過學術研究,為黨和政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實現性的解決之道,也需要通過自身理性的生活方式對其他社會成員形成有益的影響,推動社會發展中人文價值理念的良性構建。
3.要有密切關注與關懷國家發展前景的政治擔當。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心憂家國、志懷天下”的優良傳統,將自身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將有益于國家民族發展視為自己從事學術研究的根本目的。作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有生力量,青年知識分子更應自覺繼承這種優良傳統,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將其發揚光大。對國家發展前景始終表現出深切敏銳的政治關懷,能夠適時結合自身的學術工作,對其中產生的新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力求為國家的良好發展有所裨益,這是新時代青年知識分子應有的政治擔當。
作為高校理論研究與宣傳戰線上的青年知識分子,深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系列講話精神,對當代青年知識分子的人生發展具有極端重要的指導意義。習總書記高屋建瓴,從國家民族發展的全局高度,深刻揭示出了青年知識分子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條件下的歷史使命、學術職責與社會擔當,因此,如何在學習領會中真正形成自覺的信念認識,并將其轉化為務實切身的實踐行動,也就成為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必須認真思考和對待的重大人生課題。(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