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城讓我們這里的馬路變寬了,街道變靚了,占道經營的騎路市場也被規范管理,變成整潔又便民的美食廣場了,行人和車輛各自通行在順暢道路上,再也見不到原先臟、亂、差的街面,心情舒暢多了!”近日記者在泉山路采訪時,周邊居民對創城給他們生活及出行環境帶來的變化贊不絕口。
家住信誼四季城小區的劉麗就是其中一位見證者。她告訴記者,泉山路與金家嶺路交叉口往西是該小區內部開放道路,也是居民出行的主路。多年來,這條道路一直被大量商販所占據,成了名副其實的騎路市場,隨之而來的亂擺攤點、占道經營等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商販們恨不得把攤點擺到馬路中央,使得整條道路水泄不通,居民出行十分困難。而且攤點占道帶來的不僅是道路的堵,無序經營、亂扔垃圾等也造成了街面的臟、亂、差,嚴重影響著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文明形象。“自創城以來,這條路有了明顯的改變,最先是霸占在馬路上的流動攤點被城管部門逐漸取締與規范,早中晚高峰時段的出行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后來,城管部門又對人行道上的出店經營、占道經營現象進行了整治,并將100多家小吃攤點規范到一起,建成了整潔又美觀的四季美食廣場,既解決攤點無序占道給市容市貌帶來的影響,也滿足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真是一舉數得。”劉麗說。
其實,不光是信誼四季城的騎路市場,淮河新城、湖濱村等37處占道經營嚴重路段都在城管部門的不懈努力與精耕細作之下華麗轉身,淮河嘉苑美食城、洞泉美食城、湖濱美食排檔等餐飲小吃集聚區不斷涌現在居民區周邊,不僅集中安置了街頭小吃攤1240余個,還實行經營設施統一配備、消防安全統一管理、油煙污水垃圾統一收集處置,消除了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便民利民。
流動攤點固定化、固定攤點規范化、規范攤點精品化、戶外攤點室內化,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市城管行政執法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導向,不斷創新管理機制,按照“疏堵結合、分類施策”的原則,對市區主次干道各類攤點實施分類治理,努力破解占道經營難題,實現了市容整潔與便民利民的協調統一。
如今,走在市區各主次干道上,市民發現原來“你家堆一點,我家占一些”的出店經營現象有了極大好轉,這便是市城管行政執法局實行“門線法”管理的成果。該局在深入落實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的基礎上,嚴格執行“門前三包”規定,對主次干道沿街商戶,以店鋪“門線”為界,所有物品在店內規范擺放,嚴禁出店經營、店外堆放、倚門設攤。對不聽勸阻、反復違規的,納入重點監控范圍,實施嚴管處罰。截至目前,共取締店外經營 3600余處(次),暫扣經營物品1102件,拆除店外經營設施306處。
而對于早點早餐、午餐盒飯等經營戶,該局則在小街小巷和不影響通行的地點對流動攤販進行劃線定位,實行“早間5:30-8:30,午間11:30-13:00”限時經營,實現攤販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規范化管理。
城中有村、村中有城是我市一大城市特點,隨著四季轉換,本地農民種植的季節性瓜果陸續上市,如何讓自產自銷草莓、油桃、西瓜、酥瓜、葡萄、梨子等地方特色瓜果及時售賣又不影響市容環境,成為擺在城管部門面前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市城管行政執法局科學選定交通便利、居民購買方便、環境秩序影響小的位置,設置農民自產自銷應季瓜果臨時銷售點344處,容納規范瓜果攤點6000余個,制定印發應季瓜果銷售地圖5萬冊,指導、規范農民售瓜、居民買瓜,既保障了農民利益,又維護了城市環境。 (記者 柏 雪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