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 “農”墨重彩 描繪新畫卷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農”墨重彩 描繪新畫卷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10/23 8:07:01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70年來,淮南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大步邁向現代化

“農”墨重彩 描繪新畫卷 

1949年糧食單產僅45公斤,農民年人均產值150元,2018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2.4億元,農民年人均產值從150元飚升到5.5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949年的零,到1978年14.8萬千瓦,再到2018年的451.56萬千瓦;1949年前農村是一座座散亂無章的破茅草屋,如今,則變成一個個整潔有序的新村莊……這一組組數據,一個個跳躍的字符無不展示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淮南市農業農村發生的滄桑巨變。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極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舊的生產關系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水平低下,1949年糧食單產僅45公斤,農民年人均產值150元。

1978年以后,淮南全面推行了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產量不斷邁上新的臺階。2018年糧食播種面積797.91萬畝,單產401.3公斤,總產320.22萬噸。糧食單產提高7.9倍。2018年末出欄生豬118萬頭;出欄山、綿羊共70萬頭;肉類總產量18.2萬噸,禽蛋產量8.1萬噸,水產品的產量17.5萬噸,蔬菜產量達到79萬噸,奶類產量從無到有達到2.1萬噸。2018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22.4億元,農民年人均產值5.5萬元,是1949年的370倍。

溫飽問題解決后,農民并不滿足,而是不斷探求致富奔小康之路。從1979年全市開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到2018年全市小麥、水稻良種覆蓋率90%以上,畜禽優質率達到95%以上,名特優水產品比重90%以上。糧食產量的穩定使發展經濟作物有了基礎,初步形成優質糧、畜禽、水產品、蔬菜、豆制品、乳制品、食用菌七大特色主導產業。

農業產業化從無到有再到創新

從1997年開始全市先后實施了農業產業化“4153”工程、“5118”行動計劃和農業產業化“712”提升行動。截至2018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15.6億元。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4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1家,其中省級28家、國家級1家;建成沿淮淮北100萬畝優質小麥、水稻等10大基地,特色精品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3萬畝;初步形成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壽縣工業園、鳳臺糧食加工、潘集食品加工、大通農產品加工、毛集農產品加工、八公山、謝家集豆制品加工等7大園區集聚聯動發展態勢。

農業機械化從無到有

如今,在淮南農村拿著鐮刀扛著斗的場景,已是一去不復返,隨處可見的都是大小型收割機等農機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業機械化工作有了飛速發展,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949年的零,到1978年14.8萬千瓦,再到2018年的451.56萬千瓦,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84%,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顯著,自主研制的水稻新品種皖稻68、皖稻89、皖稻90、淮兩優3號和蔬菜新品種皖甘1號、皖甘2號通過品種審定,江黃顙魚人工繁殖獲得成功,通過省科技廳成果鑒定。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體制機制創新加速農村各項改革

農村改革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70年全市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的歷史,一部創新的歷史。

在經營體制上,淮南從1980年起在農村全面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80年代后期,農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2004年到2005年,農業稅取消,并且對農業生產實行補貼政策。制定出臺了促進土地流轉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具體意見,土地流轉步伐加快,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78.3萬畝,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278家。在農業保障制度建設上,全面開展了小麥、水稻、奶牛和能繁母豬的政策性保險工作。在基層農業農村服務體系建設上,全市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和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在農村綜合改革上,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全市共確權72個鄉鎮877個行政村,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62.2萬本,占應確權農戶的100%;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及“三變”改革,全市909個農業行政村中868個村已完成村集體產權改革任務,688個完成“三變”改革;完成農村“三資”清理,推進村務公開,農村重大事務實行“一事一議”制度,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農村人居環境發生質的飛躍

如今,在淮南農村,農民的居住環境也發生了質的改變。

從2012年開始,淮南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把“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貫穿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緊盯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農村改廁、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成27個美麗鄉鎮、建成和在建省級中心村247個。初步改變了“糞土亂堆、柴草亂垛、垃圾亂倒、臟水亂潑、禽畜亂跑”的現象,村容村貌不斷改善。農村人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18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26元,比1978年的116元增長了111倍,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287倍;住房面積由茅草房瓦房發展到現在的磚木和鋼混結構樓房,人均住房面積也大幅度提升。(記者 李嚴)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磐安县| 锦屏县| 黄骅市| 黑水县| 津市市| 霍山县| 依安县| 城固县| 沙坪坝区| 建始县| 塘沽区| 武汉市| 呼玛县| 湘乡市| 南郑县| SHOW| 平顶山市| 许昌市| 库伦旗| 清水河县| 华蓥市| 清原| 清河县| 襄城县| 凤翔县| 四子王旗| 永德县| 天长市| 刚察县| 迭部县| 南溪县| 邹城市| 湘阴县| 南城县| 正定县| 常德市| 涿鹿县| 安新县| 上思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