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壯麗70年淮南禮贊 > 改革創新調結構 振興鄉村富農民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改革創新調結構 振興鄉村富農民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10/23 9:27:54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農業農村發展紀實

金秋十月,淮河兩岸處處稻谷飄香,豐收喜人。

2018年糧食播種面積797.91萬畝,單產401.3公斤,總產320.22萬噸,糧食單產較1949年提高了7.9倍。

2018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22.4億元,農民年人均產值5.5萬元,是1949年的370倍。

2018年末,大牲畜出欄量2.6萬頭,生豬118萬頭,山、綿羊70萬頭。肉類總產量18.2萬噸,禽蛋產量8.1萬噸,水產品產量17.5萬噸,蔬菜產量達到79萬噸,奶類產量從無到有達到2.1萬噸。

一組組實實在在的數據,見證著淮南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農業產業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

實現溫飽,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次飛躍,溫飽問題解決后,農民并不滿足,而是在不斷探求致富奔小康之路,于是出現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淮南市出現了第一次農民賣糧難,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把工作思路轉移到結構調整上來。由于淮南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具有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適合各種動植物的生長,農業資源豐富,結構調整有獨特優勢。1979年,淮南開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到2018年全市小麥、水稻良種覆蓋率90%以上,畜禽優質率達到95%以上,名特優水產品比重90%以上。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全面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小麥高產攻關行動,淮南糧食總產多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的穩定使發展經濟作物有了基礎,初步形成了優質糧、畜禽、水產品、蔬菜、豆制品、乳制品、食用菌七大特色主導產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強力推進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在淮南的一些地方出現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全新經營方式,從此產業化經營開始起步。從1997年開始,淮南市先后實施了農業產業化“4153”工程、“5118”行動計劃和農業產業化“712”提升行動。截至2018年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15.6億元。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4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1家,其中省級28家、國家級1家;建成沿淮淮北100萬畝優質小麥、水稻等10大基地,特色精品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3萬畝;初步形成了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壽縣工業園、鳳臺糧食加工、潘集食品加工、大通農產品加工、毛集農產品加工、八公山-謝家集豆制品加工等7大園區集聚聯動發展態勢。

農村生產條件顯著改善

農業機械化從無到有,水平大幅度提高,徹底改變了淮南農民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和人畜并用的原始生產方式。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淮南農業機械化工作有了飛速發展,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949年的零,到1978年14.8萬千瓦,再到2018年的451.56萬千瓦,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84%,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農業科技進步取得重大進展,農業良種、良法得以大面積推廣,重點農業推廣技術年均應用面積達900萬畝次。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顯著,自主研制的水稻新品種皖稻68、皖稻89、皖稻90、淮兩優3號和蔬菜新品種皖甘1號、皖甘2號通過品種審定,江黃顙魚人工繁殖獲得成功,通過省科技廳成果鑒定。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

我市制訂出臺了促進土地流轉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具體意見,土地流轉步伐加快,目前累計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78.3萬畝,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278家。在農業保障制度建設上,淮南市全面開展了小麥、水稻、奶牛和能繁母豬的政策性保險工作,農業抵抗自然災害風險、市場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在基層農業農村服務體系建設上,淮南市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和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任務全面完成,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在農村綜合改革上,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全市共確權72個鄉鎮877個行政村,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62.2萬本,占應確權農戶的100%。淮南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及“三變”改革,全市909個農業行政村中868個村已完成村集體產權改革任務,688個完成“三變”改革。淮南市完成農村“三資”清理,推進村務公開,農村重大事務實行“一事一議”制度,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從2012年開始,我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把“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貫穿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緊盯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農村改廁、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共建成27個美麗鄉鎮、建成和在建省級中心村247個,初步改變了“糞土亂堆、柴草亂垛、垃圾亂倒、臟水亂潑、禽畜亂跑”的現象,村容村貌不斷改善。2018年,我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26元,比1978年的116元增長了111倍,是1949年的287倍。(記者 蘇強)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西宁市| 镇江市| 石屏县| 正蓝旗| 保康县| 临邑县| 锦州市| 湾仔区| 华安县| 金昌市| 仙游县| 灵武市| 文成县| 沂水县| 榆林市| 阳曲县| 长丰县| 都昌县| 武平县| 达拉特旗| 苍梧县| 梧州市| 普陀区| 巢湖市| 怀远县| 深水埗区| 蒙山县| 沛县| 潼南县| 南川市| 南和县| 博客| 西藏| 平南县| 于田县| 库伦旗| 钦州市| 昌江| 漳平市| 阳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