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感
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楚國文化、蔡國文化交匯融合。
這里山水旅游、農業物產和礦產資源豐富,南部環瓦埠湖區域是富庶的魚米之鄉,北部曾是重要的煤炭及工礦制造業基地。
八公山下、淮水之畔,作為淮南礦區城市的縮影,這就是正從一個傳統的工礦型城區向活力之城、生態之城和文明之城轉變的美麗謝家集區。
著力轉型提速,開放的謝家集更有活力
2013年以來,謝家集區積極響應國家“去產能”政策,先后關閉煤礦30余座,2016年最后一對礦井閉坑,謝家集區徹底告別了煤時代。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轉型調整陣痛期,謝家集區以“產業轉型先行區、現代服務聚集區、生態修復示范區”為路徑,以建設宜業宜居城區為目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區域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謝家集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對外開放,近年來累計引進資金200余億元,完成進出口超過5000萬美元;新增民營企業2154家、個體工商戶10637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專利授權527件。該區精心謀劃并推進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園建設,宏泰鋼鐵完成技改升級投產,施家湖光電、南澳地毯、金科再生資源等100多個項目建成投產。安徽淮南工業園區與淮南高新區整合,更名為淮南高新區智造園區,以“園中園”模式運行,并同步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入園企業8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9家,億元以上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制造、高新技術、新材料”為主導的產業集群。該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累計流轉土地超過3.7萬畝,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17個、家庭農場47個,瓦埠湖萬畝水生蔬菜、孫廟黃晶梨、楊公草莓、稻蝦混養示范帶動作用逐步顯現,淮創生態農業等2家公司入選“全國百佳農產品品牌”。
奮力城市塑造,蝶變的謝家集更有魅力
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支持西部城區建設發展的機遇,謝家集區以文明城市創建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城鄉設施,全力加快城鄉統籌發展。
謝家集區實施路網加密,東西部第二通道、夏郢孜西路、蔡新南路建成通車,十澗湖路、平山路、沿礦路等13條道路完成提升改造,西經十八路開工建設,謝李路完成環境提升,橫貫東西、連通南北的城市路網初步形成。該區深入實施棚戶區改造,西城嘉園、唐家山莊、金玉花園、新家園等20多個住宅小區建成入住,砂里崗集聚區將于今年底交付使用。該區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累計實施3個鄉鎮駐地建成區、26個中心村建設、39個自然村環境整治,改造農村危舊房2727戶,完成瓦埠湖灣區移民遷建1113戶。謝家集區全面推進“路長制”“街巷長制”,完成城區帶狀游園、街頭綠地和主次干道綠化建設,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功能日益健全。
聚力生態保護,綠色的謝家集更加美麗
面對生態環境的問題和短板,謝家集區把環境整治提升和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歷史使命,持續發力環境整治,徹底改變了工礦老區面貌。
謝家集區堅持對采煤沉陷區實施集中式搬遷、發展式安置、開發式治理,永青新村、梨園新村等安置區已建成入住,安置搬遷群眾2135戶。該區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和土壤污染治理,通過覆土復綠,植樹造林,有力提升沉陷區周邊地質環境,2018年6月,該區成功獲批全國第二批重點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區,涉及總投資近28億元,目前該項目即將啟動實施,完成后將極大提升城區的生態環境。該區認真抓好中央和省市各級環保督察及反饋問題整改,全面建立三級林長、河(湖)長體系,持續開展好大氣、水、固廢、企業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完成瓦埠湖圍網拆除、禁養區搬遷等環保整治任務;投資7000萬元對謝一礦、李一礦、李二礦3個垃圾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解決困擾該區幾十年的垃圾遺留問題。
發力社會事業,幸福的謝家集更加和諧
謝家集區全面優化辦學條件,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區國家級督導評估。該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構建扶貧工作“政府牽頭、企業帶動、社會參與、群眾互動”的良好格局,2014年以來累計脫貧1213戶2235人,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出列。謝家集區充分挖掘蔡楚文化、春申文化、煤礦文化等地域資源,培育了“社區大家樂”“鄉村歡樂行”等一批深受喜愛、“鄉土味”十足的公共文化活動品牌,極大地豐富了城鄉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近幾年來,該區綜治、禁毒、信訪、安全生產、秸稈禁燒等工作先后榮獲省市表彰,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高。(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