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区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一二三_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_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壯麗70年”征文 > 一水 一路 一灘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協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織密防止添加劑濫用安全網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一水 一路 一灘
【字體: 】 發布時間:2019/10/21 8:35:04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這是一個辨不清楚的哲學話題。對于我的家鄉曬網灘來說,是先有水還是先有灘,也無從考辯。但我知道,從我50多年的人生親歷看,曬網灘的巨變,離不開水的滋養。“壽州以南小南海,保義集是曬網灘。比壽州山還高三尺三。”這首民謠只能說明,很古以前壽州以南是一片汪洋,保義集地勢很高,曬網灘是能望得到水的。

我走訪過多位保義老人,老人們都說:“家住壽州蟒蛇溝。”保義鎮所謂的蟒蛇溝,就是現在的梨莊支渠。無獨有偶,數次去隱賢集,聽隱賢的老人說,隱賢的蟒蛇溝南通大山,北通壽州。按照古時候的水道,保義的蟒蛇溝應該與隱賢的蟒蛇溝連接在一起,但因為沒有源頭水流很小甚至基本上是一條旱溝。1951年,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拉開了治理淮河的序幕。治理淮河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壯舉,它不單單要保證低洼處沒有水患,還要引水確保高崗處農業豐收。1958年,轟轟烈烈的淠史杭水利工程開工。保義蟒蛇溝被改造成了瓦西干渠的支渠,淠史杭為曬網灘送來了活水源頭。我母親多次對我講述,她小的時候曬網灘上種植的都是旱糧,就是,豆子,高粱還有旱煙。高粱一望無際。

我13歲以前,看到最大的河流是洪家西土城南邊的一條水溝。每年的夏季下暴雨時,也是“洪水”肆虐時。在我們小孩子眼里,洪水漫過了小橋,阻斷了南北村莊的交通。14歲時,我到了保義街上的小學,每天上學都要經過瓦西干渠,我和同村的孩子們驚呼:“好大的一條河!”瓦西干渠是高填荒,完全用人工壘土堆積起來形成的河流,她引大別山之水從南方迤邐而來。有了這條河,保義人才改旱糧種水稻,才有了今天的小康生活。

其實地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曬網灘向外的通道就是壽(縣)——六(安)公路。據1996版《壽縣志·交通》載:“壽六路出縣城逕南,經窯口集、堰口集、十字路、保義集、石家集、眾興集、閻家店達六安縣城。壽縣境內70.4公里。”壽六公路系民國17年(1928)冬,蔣介石在安慶召開安徽全省縣長會議確定興修6條公路之一。計劃確定后,安徽省建設廳長李范一主其事,設立該路施工所。“嗣因經費不濟”而擱淺。“民國22年(1933)前后,幾經續修,土路勉強通車。抗戰時,路基毀壞。民國25年(1936)至37年(1948),政府雖陸續重修,但因地方無多汽車運力行駛公路,所修路基多段毀棄。”壽六公路直到1984年才拓寬到18米,完成渣油路面。今年,壽六公路變成了國道G237,這讓保義人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水,滋潤了曬網灘人的生活;路,延伸了曬網灘人的夢想。無數次我在思考居住在曬網灘上的先人們為什么當初選擇了這片不毛之地曬網灘作為繁衍生息的場所?

按照保義人口口相傳的說法和保義張洪夏常黃等戶下的族譜記載,保義絕大多數人口都是明代移民而來。元末的淮河以南由于戰亂幾乎成了不毛之地,人煙稀少,據保義洪氏族譜載:“壽州洪氏于明朝洪武年間由徽州遷壽,迄今已六百余年”。“黃氏族姓系江夏黃香之后,有江夏郡、扇枕堂之稱。始祖黃綱于洪武二十二年(已巳年1389年)從江西瓦屑壩調位遷徙至壽州保義集西,以竹園插標定居,建立基業。”保義夏氏始遷祖碑載:“夏氏始遷祖臨于明初自南昌徙壽春”。由于元末明初的戰亂,原本就人煙稀少的保義土生土長的居民越來越少,朱明王朝為了發展江淮之間的經濟,推行了強有力的移民政策。

張洪夏常黃五戶始祖遷徙保義后,為了互相照應保證五大戶之間的義氣,給曬網灘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保義,并且建造了具有宗教意義的“五戶庵”即“五谷寺”(現已傾圮)。為了祈福,愿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五大戶還在每年“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舞龍,祈求在安豐塘里的龍王保佑人們幸福安康。

人類有沿水而居的習俗,但躲避水患也是一種智慧。保義的先民們選擇把家安在曬網灘上,說是偶然其實是一種必然。1940年初夏日本侵略者占領壽縣城,國民黨壽縣政府遷到保義,1945年抗戰勝利后縣府才遷回縣城。共和國成立后,行政區劃幾經變遷,與保義毗鄰的開荒鄉撤并到了保義。保義現在西臨安豐塘,東瀕瓦埠湖,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真正意義上的沿水而居。有了水的滋養,有了路的暢通,曬網灘成了聞名淮上的魚米之鄉,壽州之南一顆璀璨的明珠。(陳立松)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元江| 施甸县| 同德县| 浠水县| 弋阳县| 荆门市| 睢宁县| 社会| 云龙县| 荥经县| 炉霍县| 海林市| 谢通门县| 宜章县| 区。| 邯郸县| 峨眉山市| 新晃| 老河口市| 东阿县| 辽宁省| 连州市| 板桥市| 无极县| 龙胜| 河北区| 达拉特旗| 南安市| 定州市| 莱西市| 彰化县| 新竹市| 武川县| 甘肃省| 客服| 临泉县| 闸北区| 德阳市| 湖北省|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