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南鄰淮河的淮南潘集,沃野平疇,物產豐富。同時,潘集是一個煤電大區,境內有7大煤礦、3大電廠和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平圩經濟開發區2個省級工業園區。
70載櫛風沐雨,70年砥礪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潘集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9月17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與其他各路媒體一道,走進潘集,透過美麗鄉村、脫貧攻堅、沉陷區治理、煤化工基地等各方面建設成就,觸碰時代跳動的脈搏,感受發展帶來的勃勃生機。
美好新鄉村 生態宜居
當日第一站是架河鎮武廟村,這里的生態園以別具浪漫的紫色薰衣草而成為網紅地。生態園先后建設優質葡萄、蔬菜及瓜果采摘基地,有效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架河葡萄、西瓜、酥瓜遠近聞名,架河鎮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注冊了“許家崗”商標,提升“淮河灣”系列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農產品品牌附加值得到延伸。
武廟村是省級美好鄉村示范點,目前,已經成為集特色農業、花卉觀賞、農民文化休閑旅游為主的宜居美麗鄉村。近年來,架河鎮通過道路暢通工程、道路加寬工程、扶貧道路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等,加大農村道路建設,新建了一批產業路、打造了一批旅游路、連接了一批斷頭路,境內村組道路硬化里程達到120公里,全面實現了農村道路村村通、戶戶通。與此同時,對鎮村主干道同步配備路燈、綠化,各村主干道全面實現高標準綠化道路。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加快農村產業調整步伐,以武廟3A級景區為中心,規劃設計總投資5000萬元架河旅游總體規劃。通過積極培育花卉觀光、果品采摘、農家餐飲、鄉村民宿、旅游研學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業與旅游、休閑、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淮河灣”農產品品牌附加值得到延伸。武廟村成功入選“皖美鄉村”旅游線路,旅游產業發展后勁十足,人居環境得到優化。
沉陷區治理 綠色發展
東辰生態園位于潘集鎮西,當下的園區,滿目蔥蘢,綠意盡染。徜徉濕地,信步園區,來到田間地頭,行之所至,一股清新的“生態氣息”撲面而來。亭臺樓榭、果木蔬菜、水產畜禽等旅游觀光項目比比皆是。走環保之路,強生態之產業,洞開了一條既有藍天碧水,更有金山銀山的又好又快發展之路,奏響了一曲優美的“綠色奏鳴曲”。
就是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之前卻是經過30年開采而形成的采煤塌陷區,土地沉降、荒草叢生、坑塘遍布,嚴重影響了礦區生態環境和當地農民的耕作和生活,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自2007年4月起,創大公司本著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在潘集區采煤沉陷區開展了綜合治理實踐,目前已治理近2000畝,在復墾的土地上開展了現代農業濕地旅游、苗木種植、蔬菜種植、水產畜禽、養殖等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安置了大量失地農民就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15年10月,創大公司治理的濕地生態公園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區。
在沉陷區治理過程中,公司加強同科研院所合作,公司表示,將以強大的科技力量為支撐,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科學系統地推進沉陷區生態環境修復和生態旅游產業。
興特色養殖 產業扶貧
來到夾溝鎮華李村千畝水產養殖扶貧基地,金秋的田野,一派“喜看稻菽千重浪”景象。所不同的是,這里的稻田四周都有圍網,防止稻田里共養的蝦、蛙等逃走。
華李村南沿泥河,北臨伊河,水資源十分豐富。2018年,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針對本村實際,制定了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計劃,成立淮南市華景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與淮礦生態農業公司合作作為生產基地,按照“小農戶形成大規模水產養殖產業鏈,擴大貧困戶扶持面”的發展思路,建立了千畝水產養殖基地。其中,稻蝦共育1200多畝,水蛭養殖200多畝,黑斑蛙50多畝。
圍繞小龍蝦、水蛭、黑斑蛙等主導特色品種,逐步形成了三大水產特色基地。向產業附加值延伸,不斷向小龍蝦垂釣、休閑、餐飲等項目發展,提高水產養殖的附加值。
按照公司+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牽頭,推動村土地流轉,農戶以每畝1000元的租金,讓部分貧困戶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目前,全村25戶貧困戶,流轉土地120多畝,每年獲得土地租金總收入12萬元。同時,通過參與養殖大戶經營,每人每天獲得收入100元,解決貧困戶就業30余人。利用貧困戶小額貸款101萬元,與本村和其他村27戶貧困戶簽訂參與經營協議,每戶每年可獲2400-3000元分紅,為貧困戶增收脫貧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
煤化工項目 清潔利用
當天下午的最后一站是安徽(淮南)煤化工產業園區的中安聯合煤化工項目基地,來到位于祁集鎮地域的項目現場,這里還延續著這個夏天的一派火熱景象。嶄新的裝置,高聳的塔罐,川流的車輛,匆忙的人流,和著機組運行的轟鳴聲,合奏出裝置生產的歡快樂章。在與現場職工的交流中,能夠感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成功自豪和喜悅,因為在不久前,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裝置投料試車打通全流程的壯舉,完成了從黑色煤炭到白色粒子的華麗轉變。
早在2009年1月,安徽省政府和中國石化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大型煤化一體化項目。一方面,安徽作為煤炭資源大省,傳統的煤炭利用模式帶來的環保壓力與日俱增,亟需探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途徑;另一方面,中國石化致力于拓展化工產業的發展空間,積極布局新的能源市場。
中安聯合煤化工項目具有工藝技術先進性、產業示范性等特點,集成了大型煤制烯烴工藝技術與工程技術的諸多創新。中安聯合煤化工項目的建成投產,對于優化我國石化產業布局、推動地方經濟轉型發展、打造淮南千億級產業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為中國石化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做出積極貢獻。(記者 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