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多梅致富不忘鄉親,在接連遭遇重大變故和損失后,毅然籌資36萬元,兌現對253戶貧困戶的分紅承諾
9月2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7月份“安徽好人”榜單揭曉,孫多梅獲評“安徽好人”。
孫多梅是鳳臺縣從事養豬行業的一個普通農民,靠著勤勞、鉆研,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戶。她致富不忘鄉親,主動擔負起全縣253戶貧困戶的脫貧責任,特別是在接連遭遇丈夫、父親去世的重大變故,遭遇非洲豬瘟疫情的重大損失后,毅然貸款、借款36萬元,兌現對貧困戶分紅的承諾。
勤勞闖出致富天地
孫多梅創業之初十分艱辛,她通過借錢建豬圈,買回20頭仔豬進行飼養,后經幾年的發展,養豬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創業思路也逐步拓寬。1997年,孫多梅進行大規模生豬養殖和優質良種豬繁育,同時從北京購置了一套中型飼料加工設備,創辦了一個集飼料生產、銷售與飼養于一體的產業實體。她創辦的養豬場先后被授予“淮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安徽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婦聯、科技部、農業部聯合授予孫多梅的企業“全國巾幗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稱號,后被中央電視臺和中國農科院教授、博導顧憲紅選定為福利化養豬科教片拍攝基地,并攝制了科教紀錄片《開心小豬——小豬的福利養殖》在全國播出。
近日,她的公司被科技部授予第三批“星創天地”。
助人閃耀金子品格
多年來,孫多梅引進的新品種、研發的新技術被全市及周邊縣鄉農戶廣泛應用,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動周邊鄉鄰步入了“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農村產業化發展新模式,讓更多的農戶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孫多梅熱心公益,捐資興建敬老院;拿出資金為困難母親及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為缺少體育器材的尚塘中心學校捐助萬余元的乒乓球桌、籃球等體育用品;多次出資參加縣里舉行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拿出近20000元為鄉敬老院購買棉被、米面油等;看望慰問多年來堅持照顧殘疾兒子和癱瘓丈夫的“安徽好人”趙蘭萍,并結對幫扶崔海村等多個困難戶。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孫多梅累計捐助愛心善款30多萬元。
貸款兌現扶貧承諾
心系貧困戶的孫多梅于2017年7月,主動找到鳳臺縣政府,與縣扶貧部門簽訂幫扶協議,采取產業扶貧模式,由縣財政入股200萬元,由孫多梅每年給全縣253戶貧困戶分紅36萬元,一共分紅20年,累計需要分紅720萬元。
天有不測風云。2018年8月4日,恩愛多年的丈夫因為意外事故突然離開人世,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塌了天”的孫多梅怎么也接受不了這一現實。然而,禍不單行,她的父親本來身體不好又加上痛失愛婿,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
經營的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縣財政投資入股的資金主要用于光伏發電和養豬,光伏發電原計劃并網后每度電收益0.98元,因為多種原因,每度電只兌現0.36元,收益率僅占合同價的三分之一。屋漏偏逢連陰雨,接踵而來的是夏末秋初全國上下遭受非洲豬瘟大流行,受疫情影響,豬價由原來7元一斤跌至5元左右,豬場虧損122萬元。多重打擊下,一些貧困戶認為孫多梅不可能再有能力兌現2018年的扶貧資金了。
再難也不能少貧困戶的一分錢。一向不服輸的孫多梅兌現了2017年的分紅款后,2018年底,她從鳳臺農商行貸款20萬元,從親朋處借款16萬元,分文不差地給全縣253戶貧困戶兌現了2018年的36萬元扶貧款,履行了自己向貧困戶的承諾。(記者 羅靜)